新冠疫苗Q&A
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非常必要。
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
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
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疫苗目标产品特性》推荐的指标要求。
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阶段及前期重点人群较大规模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对变异病毒有效吗?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
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妊娠期妇女。
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疫苗适种年龄范围?
现阶段,重点聚焦18-59周岁的人群实施新冠疫苗接种。
本次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收取费用?
按照目前国家政策,新冠疫苗实施免费接种,居民个人不负担费用。
新冠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起接种吗?
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但是,不是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了,只是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
必须注意的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吗?
常年吃药患有高血压的人、糖尿病、甲状腺、心脏病等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接种前:提前了解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接种当天穿着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按要求携带证件等;
接种时: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急性过敏性反应发生。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建议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当休息。
新冠疫苗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实时监测和评估。
接种完新冠疫苗可以洗澡吗?
接种新冠疫苗后(包括其它疫苗)可以洗澡。
接种人员往往在接种后嘱咐受种者当天不要洗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注射部位的感染,避免或减轻局部反应的发生。
新冠疫苗含有吸附制剂,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或硬结,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不是100%,
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群体免疫尚未全面建立的情况下,
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
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
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
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勤洗手、保持通风等。
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
需要每一个人的加入,
有你也有我。
内容转载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微信号:ahpumec1935
应用研究型大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