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物推荐
由于疫情的原因,相信大家在家里已经快闷坏了吧。以前的时光总是过的匆忙又紧促,现在突然一下慢了下来,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那么小编在这里希望大家除了刷手机了解资讯,也可以利用这难得的闲暇小时光,多读两本书,养养性子。本期的一舟一阅希望可以为各位提供一点选择。那么就请挑选一个安静的午后,煮一壶茶,捧一本书,看人生百态,品喜乐悲欢。
《人间草木》
汪曾祺
内容简介: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草木春秋》《故乡的食物》《说戏》《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等
原文摘录: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引自章节:1
《病毒星球》
卡尔·齐默
内容简介:
69%的人携带了一种致癌病毒,当事人却不知道。
止咳糖浆除了给感冒患者心理安慰以外,更有一定几率导致心悸甚至死亡。
人类在本质上不过是一堆不断混合、闪转腾挪的DNA,8%的片段还是来自病毒。
病毒带给我们死亡与伤痛,也带给我们生命与未来。
生病时你总想着摆脱病毒,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谢病毒。
作者简介:
作者 卡尔·齐默(Carl Zimmer),知名科普作家,在耶鲁大学教授科学和环境写作。他写过多本广受欢迎的科普作品,包括《演化》《在水的边缘》《万物身刻》等,曾于2007年摘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奖,这一奖项是该领域的桂冠荣誉。
原文摘录:
大约在3500年前,一位埃及学者写下了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医学论述。在《埃伯斯纸草卷》中,他记录了很多疾病,其中有一种叫resh。名字听起来很奇怪,但只要一看症状描述——咳嗽,鼻腔分泌黏液——就知道它说的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普通感冒。
——引自第17页
《文化苦旅》
余秋雨
内容简介: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原文摘录: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引自第15页
《随想录》
巴金
内容简介:
《随想录(30周年纪念版)》作者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已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出了这部在当代中国产生世大影响的伟大的书,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道德忏悔,从全人类角度看待“文革”、倡导建立“文革”博物馆,这是《随想录》在当代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点贡献。
作者简介: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原文摘录:
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几岁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抛弃了理想。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你像你的信仰那样年轻,像你的疑虑那样衰老;像你的自由那样年轻,像你的恐惧那样衰老;像你的希望那样年轻,像你的绝望那样衰老。在你的心灵中央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从大地,从人们......收到美、希望、欢欣、勇敢、庄严和力量的信息,你就永远这样年轻。
—— 引自第507页
《目送》
龙应台
内容简介: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作者简介: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她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同时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在在反映出其细腻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原文摘录:
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挂号拿印章来”……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引自第79页
一周一阅·歌曲推荐
该曲是毛不易参加网络音乐节目《明日之子》新手战之后写的,因为他比较内向,不太能和大家很快融入到一起,写这首歌的初衷是想鼓励自己,也想鼓励听众们。毛不易认为现实中好像大部分人过得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每个人心里都有想要的生活。制作该曲也是希望听众在不顺利的时候也应该为了理想,继续前行。
《最美的期待》周笔畅演唱的歌曲,由南征北战NZBZ创作曲,于2018年1月18日发行。2014年,南征北战NZBZ完成了该曲的创作,他们以“青年人要为梦想和爱,去征战拼搏”的观点,创作的歌曲。随后,周笔畅完成该曲的录制工作。
ANHUINONGYEDAXUEJINGJIJISHUXUEYUAN撰稿|胡雨虹图片|网络编辑|徐艳网明办投稿群:949388105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