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物推荐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与认知,它给人类理性以智慧,帮助人们告别愚昧,走出迷信,引向光明。科学的萌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科学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渗入到人类的工作,生活,生产和思维中,科学成了国家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明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家脑中,科技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最高荣光。他们笔下的未来世界是如此理性客观,让人哲思又热血沸腾。本期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领略科技带来的震撼与思索。
《三体》
刘慈欣
简介: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品鉴赏:
作为一个技术狂的刘慈欣,在小说中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丝希望。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更关键的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能误打误撞地触及到人类最核心的秘密。刘慈欣在《三体》中似乎是第一次如此尽情地描绘人类终结之时的场景。这一次他彻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并从中找到了力与美,体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三体》里面那个三体游戏,想象奇崛恢弘,对于三体星系这一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刘慈欣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借用地球文明的外套,来讲述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三体与地球遥相辉映。在构造了一个丰满坚实的三体世界以后,他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还有更高级的文明,发生更加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地球文明自身的一种独特反省,又是在宇宙级别上的一种超越。
《天意》
钱莉芳
简介:三代禅让,商汤伐桀,宗周革命,春秋战国……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更替背后,竟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
在大秦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夜,淮阴韩信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身怀治国平天下之策,却无人赏识。潦倒中,一位神秘的黑衣人出现在他面前,向他许下一个魔鬼交易。历史之轮自此徐徐转动,隐秘于上古神话中的黑手渐渐露出它庞大的身影,而韩信亦踏上逐鹿中原的征战之途。
历史会按照黑衣人的计划再度重演吗?那个注定要在史书中以“名将”相称的年轻人,韩信,会屈从于黑衣人的意志吗?在历史之轮停止前没有人能知道答案……
《沙丘》
弗兰克·赫伯特
简介: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
“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
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 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
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
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媒体评价: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芝加哥论坛报》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外星星球比其他科幻作家所描绘的更完整、更细腻,完美地平衡了技术描写和心理描写。 ——《华盛顿邮报》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纽约时报》赫伯特对于这个星球的创造,包含了复杂的情节发展,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是科幻史上一个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就。 ——《路易斯维尔时报》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火星编年史》
雷·布拉德伯里
简介 :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
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
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阅读推荐:
火星编年史深受文学大师舍伍德 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影响,也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小故事汇聚而成,想象的火花随处迸发;但它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截然不同,更富隐喻,书页里飘溢着忧伤之感。 ——《纽约时报》能让我们审视自身,乃是本书最显著的过人之处。布拉德伯里的故事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瞥永恒现实的窗口。
——《盖尔研究》
问世半个多世纪之后,《火星编年史》依然值得布拉德伯里的书迷重读回味,也绝对值得其他未曾涉猎这部作品的读者品阅珍藏。——美国科幻频道
布拉德伯里在本书的大部分故事里竖起了一面折射人性的镜子,揭示出人类对待“异族”的做派远非高尚,因而一再饱尝孤独和隔绝的苦果。然而本书的结尾却也保留了一丝重生的希望。 ——美国“亚马逊网站”布拉德伯里是一位幻想文学巨匠,而本书则是一部让人过目难忘的伟大作。1
《海伯利安》
丹·西蒙斯
简介:
《海伯利安》是美国作家丹·西蒙斯所著科幻小说。书名取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
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的光阴冢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全书由六篇故事组成,分别叙述了朝圣者与伯劳的联系,透露了地球七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并展露了伯劳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该书出版后横扫重量级科幻奖项:雨果奖、轨迹奖、西班牙科幻小说奖、日本星云奖、日本雨果奖、法国宇宙奖,并入围阿瑟·克拉克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十大科幻小说,1997年和2006年两次入选“推荐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
书评摘录:
“构思宏大,文笔雄健……不落窠臼,堪比伊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和吉恩·沃尔夫的《新日之书》等经典之作。” —— 《纽约时报·书评》“丹·西蒙斯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了700年之后的未来。小说见解独到,故事错综复杂,可以与伊萨克·阿西莫夫和詹姆斯·布利什的作品相匹敌。” ——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主题和风格的华丽结合 —— 《丹佛邮报》“《海伯利安》(包括《海伯利安的陨落》)是代表最尖端水平的科幻小说……我觉得这部作品将会成为准绳,未来作品都会拿这部作品作比较,就好比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勒古因的《黑暗的左手》在彼时以同样方式树立了新标准一样。一言以蔽之,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 《伊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
▼
一舟一阅·电影推荐
▼
《流浪地球》
电影《流浪地球》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2019年9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第39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该片推荐为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普罗米修斯》
电影《普罗米修斯》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所执导,影星劳米·拉佩斯,迈克尔·法斯宾德,盖·皮尔斯,查理兹·塞隆等主演,影片于2012年6月8日上映。故事被设置在宇宙中最危险的角落。影片讲述一队科学家开展了一场惊悚的探险之旅,这一切将考验他们生理和精神上的极限,并让他们滞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他们会发现困扰人类已久的终极问题的答案,以及生命的终极之谜。
End
ANHUINONGYEDAXUEJINGJIJISHUXUEYUAN撰稿|胡雨虹图片|网络编辑|徐艳网明办投稿群:949388105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