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截至1月22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25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省)。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393例。
22日0-24时,24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1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13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257例。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报告疫情。
境外通报确诊病例:中国香港1例,中国澳门1例,中国台湾1例;美国1例,日本1例,泰国3例,韩国1例。
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89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969人,尚有492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以上数据截至2020/1/23 19:30 来自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
(戳!→ 丁香医生实时疫情)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专家研判认为,病例主要与武汉相关,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尚未明确,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安徽省卫健委今天(23日)发布消息:
1月22日16时至1月23日10时,安徽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8例。截至1月23日10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9例。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揪心且增长的数字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而我们能做的,了解病毒并及时预防,保护好自身不被病毒侵害,才能有效遏制病毒的扩散。
0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冠状病毒的症状取决于感染病毒的种类,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肺炎,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肾衰竭甚至死亡。
对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许多症状都可以治疗,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支持治疗可能非常有效。
02
怎么预防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家居篇
从外回家要换鞋,脱外套,和包一起放在门口固定处,如果有行李,也要注意及时消毒。
回家后、吃饭前、上厕所后马上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搓手不少于20秒。
适当使用加湿器,每2小时左右停一会,开窗通风并注意不要着凉。
用稀释的84消毒液擦地、家具表面,每周至少一次,来客人后要勤清洁。
外出篇
尽量不外出,如外出须戴好口罩。在人流密集处,如机场、火车站,最好每2-4小时更换一次。
避免多次转车,查阅好目的地气温,准备合适的衣物,注意保暖。
尽量不摸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等物品,触摸后不要摸脸、鼻子和嘴,最好戴上手套。
勤洗手,尤其是进食前、接触脸部前、上厕所后、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若无清水可以用干洗洗手液或消毒棉片。
尽量少去医院,如有需要应佩戴口罩。
宠物不要散养,遛狗要牵绳,擦干净爪子再进屋。
不要接触流浪猫狗、野生动物、禽类及其粪便,避免去海鲜市场、家禽市场或农场等地。
旅游时出现咳嗽、发烧等身体不适,应戴上口罩,立即通知酒店、导游,尽快就诊。
离汉的通道现已暂时关闭,无特殊原因不得离开武汉,如无重要事宜请勿赴汉。
饮食篇
不吃野味,不去有野味的餐馆和路边小摊等处。
避免进食、饮用生食或未熟透的动物产品,包括蛋、奶、肉类。也不要食用被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除非已经煮熟、洗净、彻底去皮,
减少走亲访友等聚会活动,若聚会,是用公筷、公勺。
保持抵抗力篇
保持乐观心态,不信谣,不传谣。
早睡早起,不熬夜。
多喝水,适量吃果蔬。
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
适当锻炼身体,但不要去健身房这种密闭场所,可以在户外散散步。
出门注意保暖。
不要吸烟,酗酒。
若身体不适不要乱吃药,如有发热一定要去发热门诊。
03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咳嗽、发热、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出凝血功能障碍。
若出现以上情况并且反复,并有途经、久居或往返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区,请一定要及时就医!
此外,发热时请就近治疗
安徽省卫健委布置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名单如下
↓↓↓
转自新浪微博:@乔凯文
其置顶微博有汇总“全国各个省市新型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名单”
在这里,皖皖倡导:
不信谣,不传谣!
皖皖祝所有皖江人和全体华夏儿女们
都可以过一个幸福、安稳的中国年!
策划| 大学生记者团
素材 |转自丁香医生生命时报人民日报公众号
图片来源| @人民日报、@乔凯文、@插画精选
编辑| 牛子君
责编| 刘泉 周明君
审核| 凌姗孙梦云
官方微博 / 投稿邮箱 / QQ公众号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微博 /
302705574@qq.com / AHSFDXWJXY
你的每一个“在看”
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预防冠状病毒!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