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 彭代银
(2021年9月10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滋兰九畹抚杏坛,树蕙千畦传新安。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全体教师最美好的节日。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不辞辛劳、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医护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一直支持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全校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获得各级表彰的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向刚入职的新教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愿全校教师、全体教职医护员工身体健康,节日快乐!掌声送给大家!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自古以来,为师者一直肩负着启迪民智、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是时代进步最关键最根本的发展力量,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人才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师资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校广大教职工亦秉持“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大学精神内核,以培育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披荆斩棘,孜孜以求,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届党代会以来,全校上下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选派医护人员参加安徽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牵头省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高级别专家组,建立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制定落实“两案八制一册”,实现停课不停学,并获批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新阶段的目标任务。继续深化“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和“院院合一”综合改革,总结经验,边改边进。出台《关于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中药学、中医学分别被列为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获建设经费3000余万元。新增中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在首批中医、中药两个一流专业基础上,新增中西医结合、药学2个国家级、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召开学校更名以来首次人才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研究生教育会议,成立青年教师发展联合会。有序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召开“七一”表彰大会……两年来,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国资、审计、总务、产业、保卫、医疗、图书、网络、成教、对外交流以及党建思政、宣传统战、纪委监察、群团、离退休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广大教职医护员工的心血和智慧,无不彰显着全体安中人开拓奋进的意志和决心。大家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义无反顾地托举起安中梦;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科研创新、学术成果,坚强有力地谱写了安中华章!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校教师、广大医护员工和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老师,同志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新学年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站在学校“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成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为主线,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认真做好本学年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值此教师节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全校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忠于职责,担当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特殊时期,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则更显意义非凡、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使命,忠于职责。
作为一线教师,担当立德树人使命的第一步是站稳人民立场,提高思想认识。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其次,是要有不负众望、定不辱命的勇气和信念。当前,国家的战略规划和高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强大支撑,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影响下,人们对中医药疗效、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能力将给予更高期望,这都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勇担使命。
二、潜心问道,永葆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因此,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自身的专业能力、学识水平和眼界格局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努力、终身学习,无论何时,都要心无旁骛、潜心学问。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学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干扰、抛开杂念,一心修医问道、严谨治学。只有我们先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才能成为学生的“大先生”,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时刻牢记,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将来能够为患者正确把脉问诊,精准开方祛病的优秀医者,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泥守古方、照搬书本,一定要将知识结合当下、融于现实,即使是教过百遍的老旧知识,也要与时俱进、细照笃行。我们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教育为本,以治学为乐。
三、修身立德,恪守为人师表的道德圭臬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教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因此,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和德行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德才兼备,才能作为灯塔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我们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我们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我们要崇尚科学精神,坚持榜样引领,杜绝学术不端现象,坚持以高境界和真学问作为毕生追求,不断突破自我,争创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我们要警惕行为失范问题,时刻牢记自身人民教师的特殊身份,自觉维护党的形象,旗帜鲜明反对不良言论。
四、甘为人梯,坚守淡泊名利的精神家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常把教师教育学生形容成和风细雨滋润万物一般,这也说明了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特点是温润如玉、无私奉献。我们终将把自身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力量传递给学生,贡献给这份总是身处幕后的光荣事业。因此,我们需要在面对物欲和诱惑的时候,保持自己的坚守和底线。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我们应当坚持甘为人梯的思想境界,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发展成就以及学校争先进位,视为自身的骄傲和荣光,把自身发展融入到集体发展中去,以成就集体来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应当坚持崇高纯洁的教育理想,将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不断进步,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不让纷扰的社会环境影响自己前进的铿锵步伐。我们应当坚持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作为最重要的事业,做一个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努力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尊敬的中医药教育人。
各位老师,同志们!正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们的教学不仅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到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成为品质纯洁、道德高尚的大写的人。因此,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增强对教师这份高尚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同时,学校也将持续推进人才兴校战略,不断深化师资和人事制度改革,切实保障教师的生活和政治待遇,努力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校园环境,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思想境界高尚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教师们的幸福感、成就感。
同志们,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面向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站在学校“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我们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坚定的教育理想、更加执着的事业追求激励自己,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学校新阶段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为新阶段美好安徽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在此祝大家节日快乐!祝全体教师、全校教职医护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转载自安徽中医药大学官网
编辑|王佳
校对|王益晴李成路
审核|尤志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