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MU趣闻┃黄梅余韵,悠悠传唱

安徽医科大学,艺考

安徽医科大学

2021-7-12 13:59:54 文/邱翔 图/韩冬

关注

安徽医科大学

晨光熹微

树叶簌簌

漫步校园

所见所闻皆是沉淀

“老朋友”太极拳的招式

中正安舒、松柔慢匀

“新伙伴”黄梅戏的旋律

淳朴流畅、明快抒情

伴着优美的歌声

向历史长流回溯

走进黄梅戏的前世今生

● REC

安徽医科大学

寻前世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采茶歌在山间唱和

是青年们在茶田间劳作

欢快的氛围

抵消了茶收季节的疲惫

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

小戏,亦称黄梅戏。”——《宿松县志》

安徽医科大学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深探究

安徽医科大学

戏曲咿呀

水袖挥舞

听那唱词分外亲切

像是老乡与你亲切问候

关于黄梅戏

你又了解多少呢?

安徽医科大学

一、唱腔

主腔:黄梅戏传统唱腔中最具戏剧性表现力的一个腔系,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为音乐结构。

花腔: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三腔:“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安徽医科大学

二、语言

安徽医科大学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官话。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江淮官话唱。

三、行当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四、妆容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妙笔花

源于黄梅,长于安徽

从人们的自娱自乐

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始于民间,兴于民间

从“比翼双飞在人间”

到“谁料皇榜中状元”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清)王浣溪】

黄梅戏如此优秀

你又认识多少呢?

安徽医科大学

《天仙配》——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

《小辞店》——黄梅戏传统小戏

《夫妻观灯》——黄梅戏传统剧目

《打猪草》——黄梅戏传统剧目

《牛郎织女》——黄梅戏传统剧目

《女驸马》——1958年首演

《徽州女人》——1999年首演

《闹花灯》——2013年

安徽医科大学

展明天

近些年来

同其他传统剧种一样

黄梅戏的发展

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黄梅戏人也立志

追求创新以延续活力

安徽医科大学

身为学子唱起黄梅戏

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乡音本是黄梅调

一生相许爱黄梅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大学生全媒体中心记者:汤蕊 陆灵 宋标 陈杰 陈艺丹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

责编:公惠玲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安徽本科院校-安徽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安徽医科大学-AHMU趣闻┃黄梅余韵,悠悠传唱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