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43人,专业教师中教授 7人、副教授15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1%;博士19人、硕士 1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7.5%,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能型”教师10人;教师中有兼职硕导5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1名,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教师各1人,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3人,六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六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大别山资源开发与保护(农产品、水、环境),在环境检测技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JCR一区论文3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获得六安市科技奖10余项。
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条件,挖掘优质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教育。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达32%。
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精细化工、环保、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产品分析检测、科技管理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化工制图、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分离方法、波谱分析、工业分析、电化学分析、基础化学实验、专业综合化学实验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能较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及相关行业生产控制和管理,产品和过程研究开发,生产装置的设计、放大和优化等工作能力及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无机)、化工设计、化工制图、化工机械设备、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分离工程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一定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掌握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材料测试与性能检测的理论和技术,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技术领域从事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或材料的测试分析、性能检测、相关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热力学、材料现代制备方法、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身心素质,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备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及应用等方面核心专业能力,能从事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轻纺、建筑装饰材料等行业从事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与CAD、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聚合物结构及性能测试、橡胶材料、涂料与粘合剂、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实验室建设
2020年12月4-6日,“2020安庆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院士论坛、安徽省化学学会2020年会暨第二十届化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安庆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逸泰、郑兰荪、洪茂椿、李亚栋、李玉良、陈军、郭子建、李景虹、俞书宏,来自全国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我校材料与化工学院谢成根、吴菊、金俊成、王小艳、刘仁勇五位老师应邀参加此次会议。
12月5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及特邀报告在安庆市人民政府会务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市政府、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科协、安徽省化学会的各位领导出席、致辞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院士、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分别作大会报告。12 月5日下午,来自安徽省内高校的各位专家围绕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及相关本科专业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及产业化应用等作大会主题报告及青年论坛报告。报告会后,安徽省化学会也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我校材料与化工学院院长谢成根教授主持青年论坛,并当选安徽省化学会常务理事。
此次会议是我省高等院校从事化学、化工、材料及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教师和同行们进行教学与科研经验交流的盛会,对材化学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促进作用。
杰出校友
刘定系皖西学院应用化学0302班学生,2007年7月份毕业于皖西学院。毕业后到合肥与3个朋友在一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08年成立了安徽威迈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刚成立就遇到了经济危机,所以在2008和2009年期间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到了2010年随着大的经济环境的好转和整个公司的努力终于使公司的产品获得客户的认可,尤其被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认定为合格供应商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2011年在六安招商引资的引导下,刘定和其他三位合伙人在六安市集中示范园区购买了30亩工业用地并成立了六安一六八航空航天精密器件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壹仟萬元。目前该项目的办公楼、军品楼和生产车间已在开工建设。
(杰出校友刘定)
周翔,皖西学院2001级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创建了皖西学院环境保护者协会,担任首任会长;先后带领环保协会获得过各类奖项12次。皖西学院环境保护者协会在其带领下2005年荣获团中央、环保部等八部委联合表彰,该奖项也是皖西学院学生活动荣获的最高荣誉。 现为安徽绿满江淮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安徽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环保联合会理事、国际环境与发展学院(12期)硕士研修员。2012年荣获合肥市委宣传部和合肥市环保局联合授予的“合肥市十大环保卫士”的称号。2003年,其和安徽关注环境保护的个人,共同发起创建了安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 200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上海项目办公室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先后负责过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扬子鳄重引入项目、西南濒危中草药保护项目、跨国界东北虎保护项目。其负责的东北虎保护活动、扬子鳄野外重引入项目也获得了中央电视台CCTV4、CCTV10等栏目共计10次以上的报道。 2008年7月,绿满江淮面临缺乏组织领导力,其受理事会邀请,依然决定辞去上海高薪的工作,回到安徽开始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的工作。从2008-2010年,在两年半时间对仇岗村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进行了曝光,推动九采罗化工有限公司在2008年12月20日停产并搬离仇岗村。该工作经历被拍摄成纪录片,该纪录片成功入围“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成为唯一一部反应中国的纪录片。绿满江淮的绿色出行项目,先后得到152家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和承诺“每月少开一天车”;其中“碳排放计算器”活动也得到了2000多名公众的支持参与。 目前周翔负责的绿满江淮组织在合肥、芜湖、蚌埠三地建立了办公室。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0人,获得过“2004年福特汽车环保奖”、“2005SEE生态奖”、“2011年芯世界协同合作奖”。现涉及水环境保护、自然保育、环境健康、气候变化、公民社会五个领域。经过九年多的发展,绿满江淮已经成为安徽本地最具备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民间组织,对安徽环保事业和公民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已成为安徽本土标志性组织之一。 周翔工作事迹也被《科学美国人》、《BBC》、《英国路透社》、《大学生》、《中国环境报》、《中国水利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安徽法制报》、《安徽商报》等媒体报道。
就业工作
12月7日至12月10日,材化学院组织2018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的学生赴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亿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六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六安科瑞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进行认识实习。
对于此次认识实习,材化学院和实习企业都高度重视,实习前,材化学院副院长常文贵组织召开实习动员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安全纪律教育,提高同学的认识。实习企业提前做出精心布置,专门安排工程师全程参与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实习期间,各专业学生和带队老师在实习单位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上述企业的生产场地、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检测分析实验室,了解其主营产品生产销售过程,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产生浓厚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并展开积极讨论,切身感受到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于理论知识的独特魅力。
学生们经过实地参观学习,与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交流,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学习,推动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与企业的联系,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风采
11月13日,材化学院在力行楼102会议室,成功举办了“材化学院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暨“2020年度皖西学院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比赛由材化学院院长谢成根教授主持,材化学院学术分委员会成员担任本次比赛评委,部分教师观摩了比赛。
比赛分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和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两部分。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中,共10名青年教师参加比赛,青年教师们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与特色。在课程思政比赛环节,参赛教师紧扣思政教学目标,采用说课方式,从“课程思政”理念的培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凝练、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展开讲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比赛结束后,评委们从备课、授课及教学目标设定等方面进行点评,并给予现场指导。最后评出成绩优秀的教师参加学校的决赛。
本次选拔赛的召开,搭建了青年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术报告
4月28日下午,安徽大学郑秀英教授应邀来材料与化工学院作题为“高核稀土基团簇”的学术报告。学院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郑秀英教授从高核稀土基团簇的合成策略、高核稀土团簇的磁热效应、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合成、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磁热效应、高核稀土团簇的磁热进展、高核稀土基团簇的展望等六个方面展开叙述。她先列举出高核稀土基团簇的合成挑战,有难于成簇、难于设计、难于结晶、难于表征四项难题,并以此提出高核稀土基团簇的合成策略。针对磁热现象理论,郑秀英教授向同学们列出了稀土基团簇作为低温磁制冷材料的几点优势。随后郑秀英教授讲解了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合成及其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磁热效应,并指出了现在高核稀土团簇的磁热进展。讲解中,郑秀英教授的讲座图文并茂,精彩纷呈。 报告最后,郑秀英教授提出了高核稀土团簇的磁热展望,师生就此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同学们热情高涨,并且对材料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人才培养
4月28日下午,安徽大学遇鑫遥教授到材料与化工学院作题为“等离子体法构筑非金属、金属氢氧化物异质结构HER电催化剂”的学术报告。学院100余名学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遇鑫遥教授从催化剂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展开话题。他强调催化剂是影响物质反应的重要物质,环境不同催化效果不同,一般而言,同一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的催化活性要低于其在酸性溶液中的表现,而金属氢氧化物异质结构HER电催化剂协同效应使其催化活性与普通催化剂相比提高至7倍。遇鑫遥教授指出,非金属在当今社会应用广泛,可以作为还原剂、氧化剂、有机物、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等离子体法构筑非金属具有无电极、大面积、低消耗、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点。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一系列微波等离子体,并指出微波等离子体在高技术产品的等离子体加工技术中将越来越起到主导作用。遇鑫遥教授还分别从新能源纳米材料与器件和低温等离子体方面阐述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等方面应用和未来优良的前景。
报告最后,遇鑫遥教授围绕等离子体法构筑非金属、金属氢氧化物异质结构HER电催化剂和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与交流,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业回答。
历届校友返校聚会
(化学9402班毕业21周年返校聚会)
(化学9501班毕业20周年返校聚会)
(化学9002班毕业25周年返校聚会)
(化学0301班毕业10周年返校聚会)
咨询电话
电话:0564-3305690
育人为本 教育为先
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欢迎你!
大学生新闻中心
图/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官网
责任编辑/杜晓凡
审核/夏春阳权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