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油菜花、粉里透红的桃花、散发淡香的李花……春季的时候,在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的农场内,时常有很多游客在花丛中徜徉拍照,孩子们在田野里尽情玩耍。走进村中,水泥路通到家家门前,村居外墙上画的彩绘图,表现野趣十足的田园风光,极具立体感。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农家小院的矮墙上,摆放着造型各异的花盆、陶罐等,凸显浓厚的文化氛围。
“以前,我们村没有这么多人来游玩,更没有现在这么漂亮。我们村的景观设计离不开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帮我们打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园。”马郢社区第一书记钟宇说。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多年来,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坚守“为人民艺术服务”的初心,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致力于做有温度、有灵魂、有未来的艺术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艺术人才。
有温度:坚持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优秀文艺作品都源于人民生活,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是为了人民。艺术学院把“乡村设计”作为设计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实践课题,充分发挥设计创意的专业特色,在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导入“乡村设计”主题,组织学生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在鼓励学生关注乡村、走进乡村的课题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有温度的艺术教育落在实处。
长丰县马郢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17年春季,以设计系邓卫华老师为首的安大志愿者团队进驻马郢,从此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与长丰杨庙的马郢村结缘。
邓卫华老师在深入了解马郢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梦想之村”的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马郢乡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从此“梦想之村----马郢”就成为马郢的名片。在2017年的马郢村晚上,邓卫华老师为全体村民解释梦想之村的核心理念“拥有梦想、用心做事”。我们不怕梦想的遥不可及或者微不足道,我们最怕不敢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为共同的乡村梦、田园梦、脱贫梦、致富梦稳步前行!
四年来,师生团队发挥设计专业优势,参与长丰县马郢乡村振兴,为马郢社区建游客接待中心、电商中心以及农产品品牌包装、文创产品开发等出谋划策,并利用课程创新实践成果助其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马郢的乡村振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成为安徽省学习、推广的模范。
2020年8月,中央文明办三局、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办,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文艺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圆梦工程——名师美育课堂”安徽省线上培训课程开课。美术系、音乐系师生积极参与,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等方面开展全面指导。陶合民、魏治明老师带领2018、2019级部分中国画方向学生分别开展书法、美术课程,音乐系郑植老师教授舞蹈的基础训练、舞蹈编创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王慧老师教授歌曲写作相关课程,每门课程共6次课,所授课程对口帮扶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贫困县市的数十名乡村少年宫艺术辅导员。授课完毕后,接受援助培训的乡村少年宫艺术辅导员一致表示这样的网上培训对他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并将会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
学院师生们还时常在校园里组织爱心义卖活动,收集来自艺术学院师生们亲手制作的剪纸、手工艺品、编织物和面具等设计作品,义卖所得资金全部捐给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及其他福利机构。
有温度的心,才会创作出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有灵魂:突出价值引领,培养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期以来,艺术学院老师们以“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内容建设标准,积极推动“四史”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充分利用相关课程资源、研究资源,践行课程思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信息设计》课程任课教师、教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张帆在教学中主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分“一带一路”、农业大事记、农业机械化、棉花产业、乡村振兴、医疗保险、铁路、奥运会、群众体育等八个板块,指导2018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用图形、版式等信息设计手段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2020年疫情期间,《抗疫协奏曲》、《剖析病毒-科学预防》、《举国防疫,重在行动》、《COVID-19防护指南图》……一组组海报,一帧帧视频,记录着“战疫”的点点滴滴,设计系学生在王瑜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设计所学,让更多人知晓抗疫期间的那些事和那群人。
艺术学院老师们以“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内容建设标准,将内容上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戏剧系李利老师所带的《表演理论与技巧(五)》课程作为思政示范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对原创主旋律话剧《凝望》示范排演,通过红色题材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化情操、健康的价值审美、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提升学生历史责任感。根据该话剧改编的短剧《小兵》获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类优秀创作奖和艺术表演类戏剧二等奖。
音乐系方菁老师在主讲《形体与舞蹈》课程中,通过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化情操、健康的价值审美、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提升学生历史责任感。课上指导的舞蹈《最后的名单》在2020合肥大学生文化艺术季优秀节目展演上脱颖而出,并报送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美术系老师坚持用艺术作品讲好“三个故事”、做好“四个讴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描绘时代风采。疫情期间,组织学生用绘画作品积极参与安徽省美协组织的抗疫宣传工作;以徽州文化为背景进行艺术实践教学,在专业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皖西红色革命文化与大别山精神,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教学成果,更好地传播我省红色革命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一直以来,学院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实践,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有未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艺术和技术人才
艺术学院坚持“艺术+技术+市场”的总体指导方向和实践教学的宗旨,高度重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赛教融合,通过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比赛,以比赛开拓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界,检验教学成果,锻炼专业能力,创作艺术精品,着力培全力打造艺术人才培养高地。环境设计专业顺利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这也是对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
自2020年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面向三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为期一年的跨学科设计创新课程。该课程源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设计联盟的设计创新课程,安徽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开展校际间联合课程,就校际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基于设计思维的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与实践,不断地展开尝试与探索。在岳威、张帆、刘冰等老师指导下,基于斯坦福大学全球设计联盟——三校联合设计创新课程的学生作品“Umbrella Badge”荣获2021德国iF设计新秀奖(iF Design Talent Award)、年度最佳奖(Best of the year)以及4500欧元的奖金,展现了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是学院深化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目标的重要成果。除此之外,经过近两年的打磨,设计系教师陈泓、苏媛媛等老师带领学生打造出《蔬心乐园:老年人和社区幸福空间》,获得2020ASLA(美国景观设计师学会)杰出奖,安徽大学也是本届唯一斩获“杰出奖”的中国高校。
美术系师生坚持用艺术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灵璧钟馗画、亳州剪纸、贵池傩戏、皖南皮影戏等安徽传统艺术走进校园,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的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2019年描绘徽州山水人文的油画作品《小巷》获“2019年中国·黄山(黟县)青年写生艺术大展”铜奖;2017年为合肥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创作的主题油画《托卡马克》获“长三角高校学子共绘中华复兴之路”比赛二等奖,美术系学生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奖一等奖等。
戏剧系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资源,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目前已向社会输送了500余名戏剧导演、表演及主持类专门人才,活跃在光线传媒、香港英皇电影公司、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海南卫视、安徽卫视等一线传媒机构和各大高校。2018级表演专业刘庆局,创始项目《嘚哈艺术》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金奖、国家级铜奖,嘚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年被列为肥西县招商引资高新企业,获得肥西县科技局50万的创业资助和1600平方米的办公、研发与实验室场地。
艺术学院还注重引入教师、校友资源, 开展就业创业思想教育, 给有创新能力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平台。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专业教育实践基地,先后与安徽省出版集团、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设计艺术家协会等十几家企业和单位共建校外教学基地,促进学生实践、实习和就业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近年来,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音乐系毕业生吴梦雪、庄云龙、庄群、张由吉曾分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组第七名、安徽赛区民族组金奖、民族组优秀奖、美声组金奖。
2004级音乐系毕业生耿继良,2008年创办合肥清羽培训学校,经过十三年的发展,从当初的一个学生开始,现今已初有规模:全职教师150余人,琴房300余间,学生规模1000余人,是目前安徽最具规模的音乐高考培训学校之一。
2004级美术系毕业生彭彬,现任尚美教育集团副总裁,于2018年在安徽大学设立“尚美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艺术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奖励1万元。
2005级戏剧系毕业生唐虎,曾作为中央军委指定的三名大阅兵题材解说、配音人员之一,用配音作品《大阅兵·2019》向祖国献礼,该纪录片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永久收藏。
2005级戏剧系毕业生查文渊,中国青年导演,广厦剧社创始人,独立导演的作品有《慕春》、《第十二夜》、《等待戈多》等。
2016级设计系毕业生傅宇挺,创立北京富洋装饰子品牌观唯设计工作室,并担任主理人,他在回顾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时说:“感谢安大,感谢艺术学院,我在这里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看到自身的价值,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爱在安大,为梦想出发!”
-END-
来源|安徽大学融媒体中心
排版|周润彤
责编|宋慕妍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