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开考铃声;没有监考老师大声宣读考场纪律……昨天,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聋人单独招生考试在一片寂静中开考。
8点半,考场手语翻译一个手势表示开考后,考生们心领神会埋下头翻阅试卷。
上午8点左右,在手语翻译带领下,各考场共近200位聋人考生陆续进场。记者注意到,由于考生特殊,考点将所有的“考试规则”、“考试纪律”全都张贴在考点外、写在考场的黑板上,监考老师会通过手语提醒考生详细地看一遍。在一间教室,考生们在手语帮助下依次对号入座。
随后监考老师示意手语翻译“讲解”注意事项。手语翻译解释整个过程寂静一片,没有一个人说话,记者看到不时有考生用食指指向太阳穴部位。手语翻译、南京特殊职业技术学院手语翻译专业大二谢青青同学告诉记者,这是考生表示“听”懂了的意思。她向考生们强调一些注意点,比如考试时间,考试期间不能上厕所等。
在考试过程中,她辅助监考老师,随时解答考生的疑问。8点半,监考老师示意开考,谢青青用标准手语告知考生,当考试结束时,她也是用手语“告诉”大家。
南京特殊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王伟主任介绍说,学校从2007年起开展面向聋人高中生的单独招生考试,华东六省一市的考生均可报名参加。今年学院招收聋人考生总数120人,考试分为文化考试和专业加试。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受报考专业限制,每年四五月份成了聋人考生赶考季,为了上大学,聋人高中生和他们的家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施建军校长已经带着几个聋人孩子在南京住了几天,前几天他们刚刚参加完南京另一所高校单独考试。有的孩子还要跨省赶考。“聋人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不是很好,为了培养孩子,父母们不惜一切,有的农村父母甚至拿出盖房子的钱。”施校长说,他带的队伍中有个女孩叫王蕾,家境贫困,她常在妈妈病榻旁边服侍妈妈边学习。她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由好心人资助的。在这样的困境下,王蕾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们能考上大学,将来有稳定的工作自力更生是我和孩子们的家长最大的心愿。”施校长说。(孙家文 蔡蕴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