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教授话专业
轮机工程
﹀
﹀
﹀
魏海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现代轮机工程、船舶机械润滑油的状态监测、船舶机械故障诊断和失效分析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863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及横向项目多项。其中“减振防噪合金机械零部件研制开发”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级(2002年)“船用活塞环表面强韧化研究”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
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中, SCI检索5篇,IE检索30篇
出版《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轮机维护和修理》、《轮机管理与故障处理》、《船用润滑油的使用与管理》等著作近10部
2002年获交通部青年岗位那能手称号
2007年获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
//////////
轮机工程专业学什么?
轮机工程专业被中国国家教育部列为交通行业80个主干专业之一,现代远洋船舶被称为集高技术与高资本于一体的“流动城市”,该“城市”配备了从生活到工作所用的各类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轮机工程系培养的学生就是管理船舶所有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机电全能工程师。
轮机工程专业培养符合我国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国际海员教育和培训标准,具备现代海洋船舶机电管理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英语和计算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轮机英语阅读与写作、轮机工程材料、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气及控制系统、轮机自动控制系统、轮机维护与修理、微机在轮机中的应用、海洋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和船舶管理等。
毕业去向
毕业后的学生主要从事世界各地航运公司的船舶轮机管理工作;也可以在航运公司船舶机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船厂从事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在船舶机电设备和服务公司从事技术工作;还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部门从事海事管理、船舶安全检查和船员管理等工作,在船级社从事船舶检验工作,在保险公司从事船舶保险和船舶公估工作,在航海院校从事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在石油钻井平台从事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办学特色
1.轮机工程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作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
轮机工程专业于1980年开始实行准军管,30多年来以准军事化管理为依托和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服从命令的航海品质。不断的追求航海人才培养的高峰,打造21世纪中国新一代的航海事业。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3.育明轮教学实习船
上海海事大学4.8万吨级远洋教学实习船是目前国际上投资规模最大、设施配备最为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一艘无限航区航海教学实习船。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远洋实习船,由中海集团江苏造船基地建造。经上海海事局批准,实习船正式命名为“育明”轮。该船总长18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5.7米,航速17节,集航运教学、科研以及货物运输为一体。“育明”轮突出学生实习和实训功能,可同时供160名学生进行海上实习。实习船又被誉为“海上移动校园”,它汇集了当今国际先进的航海教学实习与科研设施,设有船员和学员两个生活区,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4.商船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日益扩大和深入,极大促进了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近年来,有来自IMO(国际海事组织)、美国麻省海事学院、美国圣地亚哥海事学院等不同国家的外籍专家、教师来院进行短期讲学;目前,学院与美国麻省海事学院、丹麦哥本哈根轮机工程学院、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韩国木浦海洋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定期互派各类专业的国际交流留学生互访、学习的稳定合作关系。
办学水平
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海事大学的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工程硕士点,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我校轮机工程学科的轮机模拟实验室,主机实验室,辅机实验室,自动化机舱和船舶冷藏运输实验室从规模和设备先进程度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能为交通信息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等学科提供从事科学研究实的验基地。
轮机工程学科是集船舶、机械、电气、热能与动力、自动控制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学科,集中体现了设计、制造、管理、使用、检验、维修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属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管理科学等六大学科。轮机工程专业在轮机系统仿真及控制、现代轮机管理和船舶冷藏运输三个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
该学科近年来科研经费充足,先后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科技奖和发明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近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论文近500篇,其中多篇被SCI、EI和ISTP收录。
主要研究方向: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单船、船队及公司的轮机管理,各种新型特种船舶的技术管理,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经济性分析,船舶检验、修造与试验,船舶保险、保修与索赔,机务管理信息化、机舱资源管理,海运法规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轮机管理中的应用,船舶泵类、管系、液压系统、制冷系统、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的设计与管理,船舶和海洋防污染法规,船舶废气净化、污水处理和海洋防污染技术,船舶主辅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船机设备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和维修周期预,船舶机械检测、损伤修复、结构强化,零部件寿命延长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船舶PLC、CAN总线应用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自动检测与信息技术,船舶集成控制、电子喷射、驾机合一、船岸一体化。
特色实验室简介
1.LNG液化天然气船
LNG液化天然气船“吴淞”号建造于2014年9月,用于液化天然气高附加值船的教学、科研、评估。该船配有先进的LNG船舶系统,并搭载一套高水平的实验、科研队伍,提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实现高效的社会服务。
2.动力装置自动化操作系统
该动力装置自动化操作系统始建于2007年9月,搭载一台先进的MANB&W 6S35MC-E船用柴油主机及其配套系统。该操作系统可提供高水平的柴油台架平台,并拥有一套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团队,以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振动故障诊断分析操作软硬件系统
该振动故障诊断分析操作软硬件系统建设于2014年9月,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工程师10人,博、硕士研究生15人。实验室努力培养高水平的理论性和应用型人才,并依托现有平台与企业对接,将成果服务于社会,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毕业生情况
作为国家培养高级航海技术人才的基地,以“重素质,保质量,培养敬业精神好,外语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国际航海人才”为办学目标。自1972年以来,已有11000余名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投身航运事业,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国内外运输和航海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为我国的航运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海家的摇篮”。
丁农,男,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2年8月参加工作。
现任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李青,男,汉族,1962年7月生,1979.08 - 1983.08 上海海运学院轮机管理专业学生,1983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副研究员。
现任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
徐国毅,男,汉族,1962年6月生,上海海运学院轮机管理专业学生,1983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
现任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图文 丨 商船学院
编辑 丨 郑磊
审核 丨 张立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