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大武汉
作者:李 强
发现大武汉,《在此》,在韩磊激越、深沉的歌声里。
朋友,古琴在此,你听见了吗?黄鹤在此,你看见了吗?长江在此,你畅游了吗?落袈在此,你亲近了吗?朋友,好好想一想,别急着回答。
在歌声中,发现大武汉之大。大武汉如此之大,寻常武汉人,无论老武汉人新武汉人,只是生活在这个庞然大物的小毛孔里,甚至是终身生活在一个小毛孔里。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在青山矶望不见舵落口,在昙华林望不见归元寺,在珞珈山望不见喻家山、南望山、桂子山,更不用说青龙山、侏儒山、木兰山了。武汉三镇,三镇三城,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武汉之大,一言难尽。上世纪90年代,我一直工作在水果湖,每逢周末,花5角钱,坐一路电车到六渡桥,过三镇,过长江,房屋从低到高,街道从窄到宽,市面从冷清到热闹,晃晃荡荡中,完成了一次时空穿越。
更何况,知其表易,知其里难。苏轼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先生是坦诚的,他承认身在庐山不认识庐山。回到当下,你我在此,身在武汉认识武汉吗?也许,不一定!我在江汉区工作时,曾有意识随机询问老江汉们:上过水塔吗?了解水塔吗?居然相当多回答:冇上过,不了解。民国时期的高富帅,江汉路的地标,水塔在此,水塔天天见,汉口伢坦诚回答:冇上过,不了解。
在歌声中,发现大武汉之新。武汉,每天不一样!2014年推出的武汉城市口号,是写意,也是写实;是展望,也是总结。有外地、国外同学不信:自吹自擂吧?我回答:百闻不如一见!你来我做东,吹牛我罚酒,岔的!
古琴在此,古琴何在?文化五城,弦歌不绝,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巍然耸立,高山流水奏响盛世华章。黄鹤在此,黄鹤何在?绿满江城,花开三镇,宜业宜居,凤凰来仪,化身万千天使,笑迎四海宾客。长江在此,长江安澜,历史、当代、未来交相辉映,滋润斯地斯民,福泽千里万里。落袈在此,落袈花开,“两个百万”好戏连台,海外游子纷至沓来,有新创造,有大惊喜。
近几年来,武汉开展年度汉字评选,深受市民欢迎,媒体跟踪报道,变、通、问、治、建、挖、创等最受关注。这件事有意义,从小处看,是一次民意调查。从大处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以为,有一个字值得重视:迷。迷者,小处讲,迷路也。光谷五谷丰登,迷路;车都车水马龙,迷路;东湖绿道102公里焕然一新,丑小鸭变白天鹅,迷路。我1979年考取华中工学院,门前只有15路公交车,从关山口上车,途经吴家湾、马家庄、鲁家巷,一派田野风光,两边尽是稻田、菜地、藕塘,现在找不到影子了。我1987年哈工大毕业到省社科院工作,租住在东湖边的城中村里,8平方米月租16元,现在找不到影子了。2009年初,阮成发市长调研指导王家墩商务区建设,对我们说,拖的太久了,我想早点看到塔吊林立。如今走进武汉CBD,是不是高楼林立、新城实现了呢?迷者,大处讲,迷惑也。这美好的一切,是如何一点点从蓝图变成现实的呢?《国际歌》告诉我们: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在歌声中,发现武汉人的自信与自觉。谁不说俺家乡好!山环水绕之地,九省通衢之地,人文厚重之地,前程远大之地。美食养生,美文怡情,美景如画,美梦成真,古琴在此奏响,黄鹤在此翱翔,长江在此流淌,落袈在此辉煌。请相信,朋友!最好的武汉,不在昨天,而在明天;最好的武汉,不在记忆里,而在创造中。
你我在此,此时此刻在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不辞辛劳,共同为更大、更新、更美的武汉,写下精彩一笔。
作者:李强
图片:王传斌(部分源自网络)
编辑:王丰昌
早上七点
武汉人的一天
从一碗热干面开始
▼
“过早了冒?”
“冒!”
“克七热干面?”
“走咧!再加个服子酒!”
普通话版
▼
“吃早饭了没?”
“没!”
“去吃热干面?”
“走啊!再加个米酒!”
外地人说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武汉人说
那是因为武汉人聪慧过人
外地人说
武汉人说话好凶
武汉人说
那是因为武汉人性格直爽
外地人问
武汉面积很大?能叫“大武汉”?
武汉人答
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
武汉很大
现辖13个行政区
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
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
人口超过千万、地区生产总值
跨越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武汉很小
小到可以装在每个武汉人的心中
不管走到哪里
都是无法忘却的魂牵梦绕
武汉的夏天很热
命都是空调给的
武汉人距烤肉的距离
只差一撮孜然
2017年7月23日,武汉,玛雅水上乐园里戏水的市民。
武汉的冬天很冷
要想熬过武汉的冬天
取暖基本靠抖
和一身正气
、
地处华夏之“中”
坐拥“天元”之位
承东启西
接南转北
九省通衢
这,就是武汉
3500多年前
商朝先民在武汉黄陂区筑盘龙城
它被认为是武汉城市之根
清末开埠通商
武汉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
武汉成为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
武汉
是风光旖旎的山水名城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黄鹤楼闻笛》
武汉
自古又称“江城”
长江黄金水道与汉江交汇
将其分割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
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
航拍被誉为“中国第一角”的南岸嘴。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因水而兴
因江而魅
水,是武汉的精髓
一城秀水半城山
是武汉最好的写照
武汉
拥有大小湖泊166个
最著名的莫过于东湖
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英雄豪杰
都对东湖偏爱有加
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
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
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
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
称它为“白云黄鹤的地方”
东湖时时皆美、处处皆景
绵延100多公里的世界级东湖绿道
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
漫步东湖绿道
赏湖光山色
令人心旷神怡
市民在武汉东湖绿道休闲游览。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武汉
群山环抱
龟蛇对峙
磨山、九峰山、木兰山
连绵起伏
武大、华科大
等多所知名高校
依山而建
武汉
是楚风汉韵的文化名城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中国家喻户晓
关于花木兰的故乡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是
在今武汉黄陂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阅遍山水的诗仙李白
尤其钟爱黄鹤楼
他在这里饮酒赏景
为友人送行
也为黄鹤楼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航拍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昌起义纪念馆。新华网发 闵任之 摄
在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中
武汉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911年的武昌起义
不仅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更成为武汉特有的精神气质
航拍楚河汉街。新华网发 闵任之 摄
在中国历史上
武汉曾经“驾乎津门,直追沪上”
被视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
是中国桥梁建设的名片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提到中国桥梁史
就不得不提武汉
武汉长江大桥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成为武汉人“不服周”的真实写照
(注:武汉话“不服周”意为不服输)
世界建桥看中国
中国建桥看武汉
武汉
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跨度
舌尖上的武汉
是一场美食狂欢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荆楚鱼享誉天下
水中珍馐皆宴席
武汉的美食兼容并包
早已成为全国吃货聚集的大本营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成为武汉饮食文化的生动代表
武汉的小吃种类繁多
三鲜豆皮、汤包、热干面、烧麦牛肉豆丝、煨汤、糊汤粉、面窝
并称武汉八大名小吃
小龙虾。
武汉人喜欢吃宵夜
夏天的傍晚
在大排档排排坐
撮虾子喝啤酒
是最痛快的事儿
武汉
再出发!
武汉每天不一样。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让武汉始终迸发着青春活力
“中国车都”在武汉
全球10大汽车制造厂商有4家在汉投资
“中国光谷”在武汉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制造基地
“中国第一高楼”在武汉
武汉绿地中心大楼建成后将达到636米
信息技术、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生物医药
是武汉四大新兴产业
航拍璀璨的楚河汉街夜景。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武汉CBD(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今天
一场历史性的会晤
选择了武汉
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
江汉关钟楼。
当阳光洒向江汉关钟楼
当龟蛇两山从晨曦中苏醒
在它们身边
长江之水奔流不息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这座城市
如沐春风
这,就是武汉
千年回眸
武汉
正值芳华
来源:新华网(ID:newsxinhua)
出品人:田舒斌 总监制:郭奔胜 策划:刘洪 作者:赵冰、张潘
编辑:梁甜甜 校对:董静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