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总有一些故事
身边总有学长学姐的传说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他把青春当成战场
他是陆杨。旅游与酒店管理2016级的学生。刚刚大三的他刚刚开办了一家公司。大学两年,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一位优秀的学长。
2016年,陆杨成为新专业会展招生的第一批学生,作为班级的副班长,2017年他所在的班级获得朝阳班级和先进团支部,并被评为武汉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在专业导师带领下,他参与武汉商务局课题研究,参与东湖风景区课题的数据搜集、实地调研和撰写报告等工作。2018年作为学校唯一学生团队成功入选国家文化旅游部“万名英才”计划。忙碌的每一天,充实的内心。
他创办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大一大二寒暑假,先后在黄石市广播电视台、武汉市楚天新媒体公司等单位实习,2018年7月创立个人微信公众号“小鹿的微观世界”,致力于原创自媒体,传递社会正能量。
▲新青年下乡活动一起剥棉花
这个秋季开学后他开始着手注册公司。在每个没课的日子,都要忙着办理相应手续。税务登记过程中,虽然年轻的脸被质疑,但他懂得如何处理,最终艾克赛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顺利注册,并与武汉商学院会展经济研究所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探索互联网+会展新模式。目前营业额达到22万余元,并带动9人就业。
他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年轻一场意味着,我要经历无数挫折再爬起来。”
他让吃苦成了充实
他是符登威。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现任信息电子协会会长,大学一年的时间不长,却足够他获得专业比赛国家级奖项两项,省级奖项一项,校级奖项两项,院级奖项两项。还参加了“WBU助手”的设计和后端开发。
今年暑假,他和信息工程学院十名同学组成的以“信息科技创新理念促进农村发展—以赤壁、武汉为例”为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咸宁赤壁开始了实践之旅,信息化农村发展或许又成了他的下一个项目。
▲左四是符登威
大学之前,他就确定了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尽管没有什么基础,但他努力从各个方面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经常询问学长学姐们相关问题,每天泡在研究室里,看书学习到深夜。
大一第一个学期的周末他几乎没有出去过,因为刻苦努力他被学长选中一起参加专业比赛。寒假留校备赛,学校附近的小店都关门了,饭都吃不上,学校也没办法充电卡,寝室里没有暖气只好盖上几层被子,他和他的团队仍然坚持在实验室做项目。有一次测试程序的时候出了bug,他一直熬到深夜两点。
他说:“编程的路上有艰辛和快乐,学有所成让我内心无比充实。”
他将菜做成了艺术
他是冯松。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他是美食与营养健康协会创始人,做菜对他而言是一门艺术活,他说,只有用心去做 ,才能做得出彩。
初次来到大学时冯松很不习惯,大学不能完全靠老师,要独立起来。他开始对烹饪的认识只是炒热菜,当看到老师们雕刻的精美食材,他觉得这才是艺术。他翻阅各种雕刻书籍、研究雕刻视频,一天进行4个小时的训练,晚自习结束后回到寝室仍然坚持雕刻训练。
学会雕刻山茶花,百合花,月季花等各种花类之后,他开始训练泡沫雕。因为好强的内心,胜负欲强烈导致人有点“毛躁”。在雕刻时,因用力过强好几次不小心切入手的深处。他说:“学习雕刻的过程中,我领悟到耐心才是最重要的。”
他在学校因为雕刻手艺而小有名气的时候,第一届全国雕刻大赛老师却选择了另一位同学参赛。他生气之后,却没放弃。跟着获奖的同学后面刻苦学习并获得全国烹饪大赛热菜组二等奖银牌,拼盘与雕刻大赛一等奖。在2016年9月24日代表中国出战,荣获国际西式冷餐雕刻大赛一等奖。他说:“我要脚踏实地,我不要强求,是金子迟早会发光。”
她用自信诠释青春
她是彭倩。体育学院 · 国际马术学院大四学生,已经是大学的最后一年,捧着一堆获奖证书却没让她停止脚步。
大一时,她的室友荣获全国大学生健美比赛大奖,她也决定从身材开始改变自己,从120斤成功瘦到了90斤。为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理论,她白天上课,晚上训练、学习、实践,最后通过考核拿到专业证书。
大二时,她加入龙狮社团,和老师一起参加创新创业课题,并担任项目主要负责人。训练很辛苦,但她依然坚持下来了,经过接近一年的训练,加上表演经验的积累,在2017年4月代表学校参加湖北省极目楚天舒的舞龙比赛获得银奖。
她认为大学期间要对参加社会实践。她在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担任裁判,2017年底获得国家羽毛球裁判员二级证。还考取了高级私人教练培训证,国家职业教练资格证。
在获得国家奖学金的那一刻,她说:“到最后结束真的是很欣慰,也为自己开心激动吧。”
/给大一新生的真心话/
那些偷过的懒,都成了拦路的坎
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
都需要不断坚持,不懈努力
唯有厚积,才能薄发
出品:武汉商学院新媒体中心
视频:朱全伟、宋浩
见习编辑:涂颖洁、江宣霖
主编:朱佳美
武 汉 商 学 院 新 媒 体 矩 阵
微信 / 微博 / 今日头条 / 搜狐新闻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