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扬州画派”执牛耳者——陈崇光

国画赏析,艺考

国画赏析

2020-9-14 21:46:13 文/卢悦 图/贺婉如

关注

国画赏析

清中叶18世纪,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崛起,为当时萎靡陈腐的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并对后世的中国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晚期,陈崇光、吴让之的出现,就日渐式微的扬州画派而言,不啻于最后一缕耀眼的光芒,但由于盐运改道带来的扬州地方经济衰败致使这一画派在其发源地却日显颓势。在这强弩之末,扬州画派出现的最后几位执牛耳者,最终还是融入了海上画派。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能在形式技巧以及审美境界上基于传统而又突破樊篱,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经验与新风格的画家及其作品,必然能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陈崇光这位才情斐然而际遇不佳的画家,列入以革新绘画为风尚的海上名家是当之无愧的。

国画赏析

《柳下晓妆图》 南京博物院藏

陈崇光(1838—1896)原名召,字崇光,后改字若木、栎生,号纯道人,江苏扬州人。初为雕花工,后为虞蟾弟子。随虞蟾同在天京(今南京)绘制壁画。曾客寓皖中蒯氏家,多见宋元名家真迹,力追古人,画艺锐进,当时扬州论画者“咸推若木为第一手”。一般认为他的画以花鸟最佳,其次为人物、山水。其花鸟画师法陈白阳及“扬州八怪”之李复堂、高凤翰,粗笔中锋,酣畅圆转,颇有气势,花鸟中添虫草,大多以双钩出之,看似粗,实则细,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黄宾虹称其“画双钩花卉最著名”。人物画师法陈老莲,有行笔粗放和笔法细致两种风格;山水画,设色师王原祁,墨笔师石涛。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国画赏析-晚期“扬州画派”执牛耳者——陈崇光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