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打劫,共同分赃。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甲与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丙、丁勾结,伙同贪污,应以贪污罪的共同犯论处。
(2)对甲进行的第一项和第二罪行不需要进行数罪并罚。因为这是一种牵连犯的情形。所谓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其方法行为或手段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牵连犯,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处罚方法,那么,应当从一重罪处罚。对于案例中所说的情况,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是甲进行合同诈骗的手段行为,因而只需要按照合同诈骗罪这一重罪处罚即可。
(3)甲被指控的第三项罪行有自首情节。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没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甲在被审讯时,如实供述了与丙、丁二人共同进行的利用丙、丁的职务,采取欺骗的方法获得银行巨款并平分的犯罪事实。属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人罪行的情况,并且他不仅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作为主犯,还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因而应认定为自首。
一、单项选择题:1-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 )
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概念
2、对法律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法律是( )。
A、奴隶制法B、封建制法C、资本主义法D、社会主义法
2、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 )
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是( )
A、判决书B、地方性法规C、规章D、国际惯例
4、在法律解释中,扩充解释是指( )
A、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为广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
B、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愿意为窄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
C、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上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
D、严格要求按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来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5、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
6、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英美法系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7、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罚款50元,这种处罚属于( )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违宪制裁D、民事制裁
10、关于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法律对政策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B、政策决定法律,法律对政策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C、政策与法律在指导思想和制定机关方面相同,两者不可分离
D、政策是法律的评价标准,法律是政策实施的有效手段
11、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