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前身始于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后几经演变,于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中山大学等六校的农艺系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下设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1954年再分别设立农学系、植保系、土化系。随着学校不断发展,2002年7月农学系和植保系合并成立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在岗专任教师179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87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82人,博士生导师95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
学院现有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植物保护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共有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生物科学、智慧农业等6个本科专业。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实力雄厚
学院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自入院,可直接与学院高岗教授“一对一”对话,共同制定符合个人发展期望的本科成长计划。本科二年级起,可参与由学院高岗教授科研团队和众多优质企业联合打造的人才培养平台,即“本-硕-博”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硕彦计划”,校企共同培养农业产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硕果计划”,强化科学研究训练,每年有200名本科生前往国内知名院校进行深造。学院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奥本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全球知名院校开展访学交流,邀请国际知名院士前来学院开展学术报告、科研指导等。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学院始终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育人理念,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院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活动参与平台,学生在读期间可自由参与学院“名师讲思政”“大学生党员半月谈”“人文讲坛”“问学斋”“狮山青年说”“新生学术沙龙”“狮山有约”等多项师生互动交流活动、以及“植科好笔记”“挑战21天”“插秧大赛”“昆虫宴”“印象三田”“昆虫摄影大赛”等“耕读传家”系列文化活动,学生还可以加入学院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艺术团、植物保护协会等文体社团,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 专业设置 #
智慧农业与植物生产类
·农学(国家卓越农林人才计划、通过国家级第三级本科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植物保护(国家卓越农林人才计划、通过国家级第三级本科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植物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智慧农业
# 毕业去向 #
(升学高校)
(就业去向)
#杰出校友 #
陈耀邦
1957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现任中国创业致富促进会名誉主席,曾任国家农业部部长。
傅廷栋
1960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张启发
1976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喻树迅
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夏敬源
1981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现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植物生产与保护司司长。
杜进平
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现为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一百多年来,湖北农务学堂开学时张之洞先生题写的这幅楹联始终指引着一代代的学农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先。”农业的基础性、重要性使得它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它必将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
(傅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来源 |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排版 | 王心韵
审核 | 招生办公室 张进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