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业拓展课
1.海员心理学
本课程是船舶电子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任务是立足于青年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阐述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联系海员职业特点,加强海员心理健康教育,为有志成为海员的同学凸现其优势,发挥更大的潜力。
2.船舶电站与调试
本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课程内容选择来自于造船厂、修船厂在船舶建造和改造过程中的电站建设项目(任务)。研究交直流电站的结构、作用、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船舶电站系统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直流电站;交流电站;电站自动化等。
3.数字电子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测试电路的能力、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简单数字逻辑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电子技术实践中遇到的数字系统问题的基本技能。
4.港口电气设备
本课程讲授电气设备的构造、电气控制原理及有关设备参数的选定、常用典型港口电气设备的原理等。使学生熟悉常用低压电器,掌握港口电气设备控制原理。
五、实践环节内容及要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含大型作业)等,使学生获得高级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实验
1.独立开设实验课(1):电气管理与工艺实训
2.独立开设实验课(2):电力拖动测试实验
3.独立开设实验课(3):PLC试验与实训
4.独立开设实验课(4):电工与电子实验
(二)实习
1.计算机考证训练
通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取得相应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
2.金工工艺实习
通过学习和实训,使每个学生掌握车工、钳工常用工具、量具、机具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检修船舶机械设备打下基础,以适应船舶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的需要。
3.值班机工训练
学习和掌握机工的基本工作,初步适应船上生活,了解船舶轮机工作情况和设备布置、功用,提高动手能力,为机工考证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准备。
4.动力装置拆装实习
通过动力机械拆装实习,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熟悉主、辅机的结构、装配关系;掌握拆装工艺及测量调试技术;熟练地使用有关工量具;加强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的轮机电气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生产实习
让学生进入工厂生产线,深入生产实际,深化和充实专业知识,掌握电子电气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将已学的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向企业员工学习,相互交流意见,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形成实际工作能力并达到企业要求的熟练程度,逐步适应职业生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训练
1.基本安全训练
通过船舶消防、艇筏操纵、海上求生和急救等四项专门训练,取得主管机关签发的相应证书。
2.专项训练
通过船舶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专业培训,取得主管机关签发的相应证书。
3.电工中级工考
(四)毕业设计(论文)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及实践活动,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
六、教学计划运行表
1.船舶电子电气专业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表(见附表1);
七、毕业学分及毕业要求
学生毕业需修满145学分,其中理论必修课共92学分,实践必修课共41学分,专业选修课共8学分,公共选修课共4学分。同时需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八、必要说明
1.为鼓励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及综合素质,设立创新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在各类竞赛或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成果的,都可申请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创新学分满分为6学分。具体要求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2.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展示自我的能力,设立社会实践学分。
学生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必须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取得相关部门的认证,都可以申请获得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社会实践学分满分为4学分。具体要求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两种学分可累计入学生的毕业学分。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