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理解部分,考生除了做好考纲词汇的复习,还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要加强对语篇主旨的概括能力、段落层次的剖析能力,以及长难句的分析能力。做阅读理解练习时要限时阅读,尤其要注重把握文章结构和文脉,吃透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准文章中相应的信息句,细致理解,准确判断。
书面表达部分是备考最后阶段非常重要一项内容。考生除了应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之外,还要切实过好“三关”,即卷面关、内容关和语言关。
瞄准“中档”题型 适当放弃偏难的题
解读人:于淑贤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铁西区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沈阳市骨干教师
大纲解读
2014年物理高考大纲有所调整。增加的内容:选修模块3-5,在主题“碰撞与动量守恒”下增加“动量定理II”。变化的内容:选修模块3-2 ,在主题“交变电流”中,知识点“理想变压器”由要求“I”变为要求“Ⅱ”;选修模块3-5,在 “碰撞与动量守恒”中,说明“只限于一维两个物体的碰撞”变为“只限于一维”。删除的内容:选修模块3-4,“光”中的说明删除了“1.相对折射率不做考试要求;2.光的干涉限于双缝干涉、薄膜干涉”;选修模块3-5,在“原子核”的说明中删除“不要求计算有关半衰期的问题”。此外,题型示例有很大变化。
备考建议
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们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一般的应用,但对于所学知识,总的感觉是知识比较零散,尤其对于综合应用在能力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高考前的100天左右时间里,需要把整个高中的物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使学科素质能力得以明显提升,最终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建议如下:
1.按照考纲将知识点进行专题整理:将零散的知识按专题穿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同时要清楚各个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应用范围以及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以保证能够正确、灵活的应用。
2.拓展课本实验:根据高考实验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又比课本中的实验有所加深、提升和变化的特点,复习时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创新能力培养,坚持动手,取得体验。
3.瞄准“中档题”,适当放弃偏、难和情景过于复杂的题目:由近几年高考试题可见,没有偏、难、怪和情景特别复杂的题目出现,即使与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叙述也相当清晰明了,很容易提炼出物理模型。因此,对不适应理综模式下高考要求的题目应大胆放弃,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真正体现物理思想的情景题目中。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分一些精力研究历届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所谓压轴题,以求得更好的成绩。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