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2)

辽宁高考最新信息,艺考

辽宁高考最新信息

2014-3-21 13:46:19 文/齐美琳

关注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46分)
(一)阅读《创造宣言》选段,完成11—15题。(共26分)
①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②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这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11.请概括选段中批驳了哪些错误的观点?(6分)
答案:太无能,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12.选段②中加点词语“毕竟”是意思是(    )(3分)
A.坚持    B.到底  C.了结     D.必定
答案:B
13.选段②中,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可是,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句话如何理解(5分)
答案:勇气是战胜困难进行创造的前提,只要有勇气,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新天地。
14.作者在批驳错误观点时,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分)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答案:A
15.选段①画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3分),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案:反问。
作用:作者是把借口“我是太无能了”而不去创造的人和蚕吃桑叶做比较,并用反问的方式引入深思,激励人们积极创造,奉献社会。
(二)阅读《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完成16—19题。(每题5分,共20分)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 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6. 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5分)
答案:(1)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2)世界上古文字相继成为历史陈迹,为什么唯独汉字独存?
(3)“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与“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否矛盾?
(所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即可得满分)
17. 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5分)
答案: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8. 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不适合;西方学者的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19. 依照下面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5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答案:“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就是“细小的土”。
“吠”左面是“口”,右面是 “犬”,合在一起就是“狗叫”。
“诽”左面是 “言”,右面是“非”,合在一起就是“言非其实”。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14分)
(一)阅读《劝学》选段,完成20—22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籍吏民,封府军,而待将军        D.时时而间进
答案:B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A.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词,表修饰,可译为助词“地”;C.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D.连词,表顺承)
2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                        B.客之美我者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答案:D(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
2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距关,毋内诸侯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吾与徐公孰美
答案:D(A“有”通“又”,“暴”通“曝”,“輮”通“揉”;B“距”通“拒”,“内”通“纳”;C“具”通“俱”,“倍”通“背”)
(二)填空题(本题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23.写出下列名句的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的《无题》)
答案:(1)千里共婵娟(2)春风吹又生(3)疑是银河落九天(4)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作文题(本大题60分)
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在试卷中出现你真实的校名、姓名等信息。
答案:略。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辽宁高考-辽宁高考最新信息-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2)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