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面向机电制造、应用、销售与服务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与本专业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职业素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担任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服务与营销等工作,并对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初级设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 专业核心能力
核心技能 | 技能描述 |
① 机电设备拆装和零件加工能力 | • 能绘制和识读机械图纸; • 对一般机械设备进行正确拆卸、维护和装配; • 对机械零件进行正确的设计和加工。 |
② 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 • 能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电气控制原理图、安装图; • 能正确按图进行线路的连接和调试; • 能够对常见的电气故障进行分析与排障。 |
③ 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与维护能力 | • 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正确的机械和电气组装与调试; • 能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 |
三、专业特色
1、突出工学结合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专业突出工学结合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础能力培养+校内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3阶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5个角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目标: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性——根据社会需求,即机电专业岗位群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毕业即可上岗。
课程: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职业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并适于教学执行”理念,以“项目驱动”的方法将传统的专门化课程进行分解与整合,构建了更具高职特色的全新课程体系。
教学:在教学活动实施上强化实践性——对于适于改革的专业必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方式以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规格: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力求复合性——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社交和礼仪、公文与科技文档撰写技能、辐射专业的相关技能,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辐射: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同其所辐射专业群的关联性—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研究实践中,注重主干专业与专业群相关专业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2.“能力递进、学训交替”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将课程能力层次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分别对应相应的课程。其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以具体项目为主线,将传统的专门化课程进行分解与整合,新构建的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基础及工艺训练、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机拖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实务等。
3.专业宽口径,就业前景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21世纪我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八大种类,即:高新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
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1.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及工艺训练、电子技术及工艺及训练、机械基础及工艺训练、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机拖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实务等。
2. 主要实践环节
机械制图测绘、电工实训、电子实训、PLC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机拖动实训、PLC实训、机电设备装调与控制实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金工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与设计等。
五、 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国内领先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施齐备。
1. 专业软件实验室
可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课程的模拟教学。
2. 校内实训基地
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CAD/CAM实训室、PLC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电梯实训室、环控实训室、数控机床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
CAD/CAM实训室 PLC实训室 电工电子实训室
供配电实训室 数控机床实训室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3.校外实训基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