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Word)(7)

广东高考语文,艺考

广东高考语文

2012-6-07 15:02:50 文/赵天宇

关注

 

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

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寂寞出学问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绍德: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的天地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尚君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广东高考-广东高考试卷-广东高考语文-2012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Word)(7)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