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岗位(群)及方向: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多元化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就业岗位群和方向有:
1.各类商业银行。主要是各类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银行产品营销、投资咨询等岗位。具体从事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出纳、会计、客户经理(助理)、中小额贷款信贷、信用卡业务、理财顾问等业务。
2.各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及其他各类金融企业的相关岗位。
3.大型商业企业或连锁企业的收银员、会计员、出纳等岗位。
可获得的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
专业名称:投资与理财(校级品牌专业培育点)
专业代码:630206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投资与理财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投资理财操作技能,主要面向证券与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领域及企业第一线,从事投资分析、投资顾问、证券经纪业务以及其他领域投资理财工作并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通晓国际标准和高超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投资与理财专业创办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10年招生。本专业侧重证券与期货方向。自开设该专业以来,学院十分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将国家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的考试科目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将来取得从业资格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课程设置还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考试科目接轨。在教学方面突出专业特色,为提高学生投资与理财技能,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期货、外汇交易等课程采用实时行情进行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实践性教学和顶岗实习,学院经常聘请证券、期货等金融行业专家给学生授课。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每学期都安排学生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等相关岗位实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要求具有实践经验和具备证券、期货等从业资格的老师给学生授课。
专业主干课程:经济学、管理学、金融概论、税收学、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经济应用统计、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证券投资分析、个人理财、外汇交易、期货基础知识、保险实务、税收筹划、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等。
就业岗位群和方向:培养的人才具有多元化的就业岗位群,主要范围有:
1.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岗位。具体从事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顾问、金融产品营销等工作。
2.其他涉及投资与理财业务的岗位。在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相关业务。
可获得的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
专业名称:国际金融
专业代码:630202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国际金融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较高的英语沟通能力,面向金融领域第一线,实践能力强、并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通晓国际标准和高超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金融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我院金融类专业开办最早的专业。本专业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注重银行从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方面,突出专业特色,有些专业课程如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结算采用双语教学,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专业课开设金融英语、银行临柜英语口语课程,提高学生涉外金融业务沟通能力。本专业还十分注重实践性教学和顶岗实习,通过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证券投资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具有双语授课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主干课程:经济学、管理学、金融概论、税收学、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经济应用统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双语)、外汇交易实务、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国际结算(双语)、银行临柜英语口语、金融英语、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学、期货基础知识、保险实务、金融营销、金融法及互联网金融等。
就业岗位群及方向: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多元化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就业岗位群和方向有:
1.各类商业银行国际结算部及柜台综合业务岗位。主要在各类商业银行中从事个人及公司的国际结算业务、柜台业务操作、金融产品营销、投资咨询等工作。
2.各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岗位。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及其他各类金融企业的相关业务。
可获得的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等资格证书。
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是整合学院优势专业资源,融多种专业化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二级学院,是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摇篮,目前已成为国家级“爱心护理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和“江苏省老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我院文秘专业成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示范(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老年服务与管理、文秘、社会工作(老年)、法律事务、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和体育保健(老年运动与保健)等专业。我院常年聘请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知名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经过多年建设, 目前我院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开放式”师资团队,入库专兼职教师达90余人。
学院成立了老年服务研究中心、中医养生研究中心等两家研究机构,依托两家机构,我院参与完成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江苏省级研究课题11项,石晓燕院长负责的《政行校企社联动 共育涉老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探索》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建有中高龄健康生活馆 、老年康复实训室 、数字化管理兼速录实训室、理疗按摩实训室、老年护理实训室 、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实训室等 校内实训室,满足了校内教学、仿真实训及社会培训的需要。
我们秉承“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定地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校政结合、校企结合”之路,先后与省老年学学会、南京市司法局、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江苏省民康养老服务中心、常州金东方颐养中心、南京振泽律师事务所、江苏南京正鹏律师事务所、经纶文化公司等行业组织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学历提高和职业技能专业化的需求,我院积极鼓励学生专转本、专接本和专升本,现已有本科(专接本)班;多次参加全国养老护理员大赛和秘书实务大奖赛并获奖。学生的过硬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历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95%以上。
公共管理学院(老年产业管理学院)的发展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慈善总会等大力支持。2009年以来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等政府和社会组织捐助的奖助学金共计200多万元;与江苏民康养老服务中心、南京贝杉贸易有限公司、常州金东方颐养中心、北京安信颐和集团、江苏省无锡九如养老产业集团等企业合作订单培养学生200余名,并设企业专项奖助学金100多万元。
专业名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620501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和康复事业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为老服务理念和价值观、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较系统掌握现代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具有以物理治疗为主,兼顾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养生保健等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1、培养模式形成政、产、校、企、社五方合作;教、学、做一体;实施分阶段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学习与在岗学习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提升专业应用能力,使其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发挥作用。
2、建立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配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突出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同时教学内容突出康复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3、建立重实践、重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制定社区康复专业的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实训教学、康复案例分析、角色模拟、岗位见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定期组织学生到康复中心、养老院、残疾中心等康复机构开展直观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专业主干课程:
康复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要、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中国传统康复、康复心理学、康复护理学、临床常见疾病康复等。
专业核心能力:
1、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较快适应基层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康复功能评定和各种康复治疗(包括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开展康复治疗专业服务。
就业岗位:
专业核心岗位。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假肢矫形师和言语治疗师岗位:分布于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专科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民政、残联、工伤)、养老院、福利院、护理院、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假肢矫形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
专业拓展岗位。体育运动队(运动队医)、健身馆(健身教练)等康复保健师、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师等。
专业技术证书:
养老护理员(中级)、保健按摩师(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专业代码:650101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敬老爱老美德、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综合素质、现代化的服务意识与创业精神,不怕吃苦、乐于奉献,能在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思想坚定、专业理念先进、专业技能扎实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老年社会学、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老年心理咨询、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运动与保健、老年康复训练、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政策与法规、涉老产业经营与管理、社会调查方法等。
专业核心能力:
1、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3、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4、独立对各类服务对象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
继续深造渠道:有多种升本、学历提升渠道。
就业方向:在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一线从事社会工作、老年事业管理服务、老年产业经营、老年社团活动、老年大学等工作。
专业技术证书:社会工作师(初级)证书、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中级)、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资格证书。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方向)
专业代码:620417
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面向各类演出公司、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广告部、网络公司、画廊、文化娱乐与音像制作公司、电视台等行业,从事文艺管理、制作人、剧目管理、演出管理、视觉艺术管理、艺术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文化管理者场务策划员 、广告营销与策划人员等相关岗位工作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与较强的创意能力,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与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艺术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市场管理与策划的技能和方法,成为能够完成艺术市场营销与艺术市场创意策划、文化产业宣传、策划、组织、营销、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学生,有一支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结构以艺术学与管理学专业教师为主,涵括文学、传播学、计算机等学科师资。为适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办学基础和高职院校的特点设立了专业主课方向:音乐商务和音乐传媒。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意强调相关学科的相互支撑和融合,彰显课程体系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实践育人的模式。
专业聘有校内教学名师、校外资深媒体人士和文化产业精英兼职教师10余人。他们不仅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信息量大,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项目、活动和实习机会(演唱会、音乐会、企业商场庆典活动、电视台活动等),与专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形成互补。
本专业与校外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报社、出版社、演出经纪公司、演出团体及剧院、电台电视台、艺术管理企事业单位、文化管理机构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这为我专业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项目实践和实习见习场所,同时为就业创业搭建了广阔平台。
本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创立了“2+2+3”教学机制。“2”即两个学科基础(艺术学和管理学交叉);“2”即两个领域专业技能(音乐商务、美术商务);“3” 即在校学习期间每名学生完成3个以上成功的实践项目。经过本专业团队多年的努力,探索并逐渐凝练出“跨学科的专业基础、多样化的实践课程、最前端的产学研项目实践”的艺术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核心能力:
根据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要求,为培养出更多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我院于2006年开始招收艺术管理人才。本专业从艺术管理的特点出发,构建以艺术学与管理学为主的知识结构。培养具有艺术鉴赏能力、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策划管理能力、艺术市场调研能力、艺术项目营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艺术管理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音乐基础、音乐赏析、管理案例分析(音乐)、影视赏析、社会调查方法与统计、形体与礼仪、美术赏析、管理案例分析(美术)、市场广告宣传与策划、艺术市场营销、美术展览策划、节目编排与晚会组织、文化市场项目策划与创意、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等课程
就业岗位:
可在文化企事业单位担任文职从事活动或项目策划;在演出公司担任项目经理、艺术总监从事项目策划、活动方案设计、项目营销、项目组织实施等工作;在艺术中心或画廊担任艺术总监、项目经理等从事展览策划、画展策划、拍卖会策划组织等工作;在文化娱乐公司或影视公司担任经纪人;在电视台或报社担任活动策划工作;在企业从事活动策划宣传、行政部综合管理工作等。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