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强弱(精选8篇)
音的强弱 篇1
学目的:学习,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 2、投影仪 3、电脑 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 :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 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 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 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 >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 拍以下节奏 × ×
拍这个节奏 × ×
3)再请同学们用< >拍 × ×
(渐强 ) (渐弱 )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 生: 按< >读四遍,
哗啦 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 雨 小 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 ×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 和“>”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 × |× ×| ×| | ×‖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 53 13 | 5— |
火车开来 啦
生唱:5 5| 5- |5 5| 5—|5—||
呜呜呜 呜呜 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 32 |1—|1 1| 1—|1 1| 1- | 1- ||
火车开走了 呜呜 呜 呜呜 呜
记号)
音的强弱 篇2
教学重难点:对力度变化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 2、投影仪 3、电脑 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 :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 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 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 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 >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 拍以下节奏 × ×
拍这个节奏 × ×
3)再请同学们用< >拍 × ×
(渐强 ) (渐弱 )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 生: 按< >读四遍,
哗啦 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 雨 小 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 ×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 和“>”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 × |× ×| ×| | ×‖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 53 13 | 5— |
火车开来 啦
生唱:5 5| 5- |5 5| 5—|5—||
呜呜呜 呜呜 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 32 |1—|1 1| 1—|1 1| 1- | 1- ||
火车开走了 呜呜 呜 呜呜 呜
记号)
11、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新的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 表示渐强 > 表示渐弱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唱、读、拍、奏等不同方式的力度变化的体检,使同学们对音乐渐强、渐弱的变化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表现能力。
12、布置作业,下课,用唱歌的形式师生再见,听音乐离开。
音的强弱 篇3
教学内容:
1.音的强弱
2.歌曲《动物唱歌》 。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大鼓。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到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里面有凶猛的狮子、老虎,也有温顺的小猫迷、飞翔的小鸟等等,他们的声音很美妙,你们能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吗?
生:我。
(师神秘的和他说着悄悄话!)
师:老师发现下面的小朋友非常的好奇,你们想知道老师和他说了什么吗?
生:想。
师:这次老师声音大点,那你们可要听好了!今天我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到大森林里寻找宝藏!你们愿意跟韩老师一起去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和一位学生说悄悄话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开门见山通过说悄悄话、号召方式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乘上火车出发吧!
[多媒体播放歌曲《火车开了》,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律动]
现在我们来到目的地,可是森林的们是关着的!该怎么办呢?(师挠头表现一副很无奈的样子)哎!门上有个图案,据说只要按照图案敲门,门会自动开的!哪位小朋友想来试试?
(生争先恐后)
师:他轻轻的敲着门,可是门没有开!那一个大圆圈和一个小圆圈到底该怎样敲呢?(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正确敲击。)
(生再次敲击)
师: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他重重的敲击大圆、轻轻的敲击小圆!我们看看门开了没有,闭上眼睛等待两秒钟!好,门开了!
生:哇!小动物!
[多媒体:小朋友们好!]
师:动物朋友真懂礼貌!我们也来和动物朋友打个招呼吧!
师:你们好!可是这么大的森林,到哪去寻找宝藏呢?也许动物知道!我们问问它们吧?需要别人帮助时,该用怎么的口气呢?谁来做大家代表?
(生代表)
生:小狗哥哥,你知道宝藏在哪吗?
小狗:精灵可以告诉你们!
师:谢谢小狗!
精灵:想得到宝藏,必须回答我们给的问题! 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小精灵:请看题!
[多媒体出示:请你模仿森林中动物的叫声,并说说叫声是大是小?]
[多媒体出示动物,生模仿并讨论声音的大小!]
师:小朋友这么快就完成第一个问题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我们来看第二题!
[多媒体出示:请你用大鼓声音来表现这幅图!]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谁想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说这幅图象什么?
生:吹泡泡。
师:想不想一起玩玩吹泡泡的游戏?
生:想。
师:所有人手拉手面向圆心围成圈,我来敲鼓,大家听好我的鼓!
(音乐活动:教师由弱渐强敲击,学生的圆变的不好再大时猛的一敲,泡泡炸掉)
精灵:哇!我心服口服!宝藏在那!
[多媒体点击出现:f p ]
师:大家一定很失望,怎么找了半天宝藏,宝藏竟是两个字母呢!音乐家们用两个特定的字母来表示声音的大小,f表示大叫做强记号,p表示小叫做弱记号!希望你们记住他们的样子。要知道:知识才是最好的宝藏!
[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
师:动物朋友知道我们找到宝藏的消息也为我们感到开心!听!他们高兴的唱起了歌!
[歌曲结束,多媒体显示歌谱]
师:这首歌的什么地方出现了我们的强弱记号?
生:…………
师:那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呢?
生:喵 喵
师:这位小朋友学的很用心!我给你们当伴奏,你们唱这首歌好吗?
生:好。
(生跟琴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也和动物门一起庆祝吧!
(全体跟音乐齐唱歌曲)
师:大家玩的好开心!但是天色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快和动物告别吧!乘上火车,一起反程!
[多媒体播放《火车开了》
学生开火车离开教室!
音的强弱 篇4
音的强弱是国家课改教材音乐第二册第5课中的内容,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在第三块中,我这样做:
“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寻找,然后举手发言)
“那我们能不能用具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方式)
“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
(学生寻找,拍拍,敲敲)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得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得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探究中,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
音的强弱 篇5
第五课 音的强弱(小学第一册)
日期2001-6-1
作者郁芳
教 材:沿海版小学《音乐》课本第一册
教学内容:音的强弱
课 时:第一课时
执 教:南头小学 郁芳
教学重难点:对力度变化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目的:学习音的强弱,通过听、唱、做、练等感受力度变化,懂得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
教材分析:“音的强弱”这一课是音乐八个要素之一“力度”的第一次出现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从大自然寻找强弱不同的声音。用具有度对比的乐曲欣赏导入音乐。
教具:1、钢琴 2、投影仪 3、电脑 4、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并师生互相问好。
(用唱歌形式互相问好)
2、复习歌曲《铃、板、锣、鼓》,并请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新课 :结和教材11页图示,让学生回答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强、哪幅图表示的声音弱?
1)放鞭炮。强 2)说悄悄话。弱
4、看多媒体课件听辩二首乐曲;
1)《摇篮曲》
2)《大刀进行曲》哪首乐曲表现的声音强、哪首乐曲的声音弱?
生答:1)声音弱 2)声音强。
教师总结:我们在大自然听的声音有强有弱,音乐中的音也有强有弱。
5、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听火车由远处驶来,又渐渐远去的声音。
提问:火车由远处驶来时声音的强弱是怎样的,火车渐渐去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火车驶来时声音是由渐渐到强的,火车远去的声音是由强渐渐弱的。)
板 书:<---音乐要渐渐强起来。
(力度记号:渐强)
---音乐要渐渐弱下来。
(力度记号:渐弱)
6、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强弱变化的声音。
如:飞机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汽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7、用< >这两个记号拍以下节奏。
1)请同学用< 拍以下节奏 ×× × ×× ×
拍这个节奏 ×× × ×× ×
3)再请同学们用< >拍 ×× × ×× ×
(渐强 ) (渐弱 )
教师给予评价并示范正确的拍法。
8、通过语言练习。
教师读:小河流水 生:×× ×× 按< >读四遍,
哗啦 啦啦
可边读边拍手,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做出渐强渐弱,控制音量。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变化。
如:一生问:小 雨 小 雨,一生答:滴嗒滴嗒;
× × × × ×× ××
9、通过音色对比练习。
用打击乐器铃、板、锣、鼓按“<” 和“>”的变化敲出以下节奏
四二拍 × × |× ×|×× ×|×× ××|×× ×‖
10、模唱练习:(用声音感受和表现力度的变化,又达到练声的目的)
师唱:四二拍 53 13 | 5— |
火车开来 啦
生唱:5 5| 5- |5 5| 5—|5—||
呜呜呜 呜呜 呜
(4、5小节上有连音线和<记号)
54 32 |1—|1 1| 1—|1 1| 1- | 1- ||
火车开走了 呜呜 呜 呜呜 呜
记号)
11、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新的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 表示渐强 > 表示渐弱
教师总结:这节课通过唱、读、拍、奏等不同方式的力度变化的体检,使同学们对音乐渐强、渐弱的变化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表现能力。
12、布置作业,下课,用唱歌的形式师生再见,听音乐离开。
2000 10、5
来源南头小学
音的强弱 篇6
音的强弱着一课中,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在第三块中,我这样做:
“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寻找,然后举手发言)
“那我们能不能用具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方式)
“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
(学生寻找,拍拍,敲敲)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得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
音的强弱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人教版一年级音乐《音的强弱》,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起。
一、说教学内容: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是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受音的强弱,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具体做法有:
1、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之前,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强弱对比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目的一是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爱模仿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面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准备。
2、问好体验:我一反常态,采用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第二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3、游戏体验:我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玩律动游戏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
4、色彩体验: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像、去创造,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5、生活链接: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身边发现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的在于我们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而应该能延伸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6、找强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7、唱歌曲体验:这是本课的难点之处。如何让学生把学会的强弱知识迁移到音乐课的核心部分——歌曲中来是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拍打着有强有弱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后就是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音的强弱 篇8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大歌单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1.师生问好。
2.听辨声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吗? ” “今天老师想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课件:出现消防车的声音。)
师:“你能模仿出消防车的声音吗?”
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动作模仿出来。
师:“接下来,再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注意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播放课件:出现飞机的声音。)
师:“这是飞机发出的声音,声音从弱慢慢变强再慢慢变弱,你能学一学吗?”
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动作模仿出来。
3.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并为创编歌词打好基础。
师:“我们一起乘坐飞机来到了郊外。”(播放课件:展示出一组动物形象)师:“哇,这么多小动物正在给大家打招呼呢。你们看老师学的是哪只小动物呢?”“你能学学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吗?”
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二、学唱歌曲
1.律动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小朋友模仿得真棒,让我们随着音乐和小动物一起跳舞吧。比一比,谁学习动作又快又好?” (播放伴奏音乐)
学生:随着音乐节拍与老师一起律动。
2.一边律动一边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老师随着伴奏音乐一边律动一边带领学生一起读歌词。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歌词。
3.引入歌曲,唱歌曲。
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歌曲。
师:“小朋友,看我们跳得这样热闹,小动物也想来表演节目。看!它们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块听听吧。”(播放课件)
学生认真聆听范唱。
4.按节奏读歌词。
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节奏和读音。
师:“请小朋友来唱唱这首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5.学生演唱歌曲。
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演唱。
师:“请小朋友来唱唱这首歌。”
三、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1.把声音的强弱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进一步巩固对声音强弱的感受和运用。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听小动物的叫声有什么变化。”
师:“对,第一声比较强,第二声比较弱,(同时贴上大嘴巴和小嘴巴)跟着琴声来唱一唱 。”
学生用强弱不同的歌声演唱歌曲演唱。
2.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四、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1.学生个别发言。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师:“在刚才的歌曲中小猫、小狗为我们演唱了歌曲。你还希望请哪位小动物来唱歌呢?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和动作吗?”
学生个别发言,全班集体模仿。
2.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选择两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歌声最动听,表演最整齐。”
分小组创编进行歌表演,并分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开心吧!小动物请老师给小朋友捎来了几句话:它们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来爱护动物、关心动物。让我们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