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灭火方面来看,阳台不仅是消防人员向楼房燃烧区发起进攻的“战壕”,也是用来抢救人命、疏散物资的重要渠道。消防人员利用阳台做掩护,既便于进攻又便于撤退,而且还便于攀高消防车伸展到阳台上进行灭火和救生。
当然,从当前人们利用阳台的情况来看,对消防也有一些弊端,这主要是,居住在楼房里的人们,有的还受着“破家值万贯”的旧观念影响,将家里已经破烂不堪的东西,仍习惯于放在阳台上,从而使阳台成了家庭的“废理物资仓库”,这样,万一遇到外来的飞火(如点燃的烟花爆竹,楼上扔下来的香烟头、火柴杆或其他辐射热源等),阳台上放置的可燃物就有可能被引燃,进而引发火灾,并威胁室内和左邻右舍的安全。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家庭为了防盗,还别出心裁地用钢筋将阳台全部罩住。这样做从防盗的角度看是有利的,但从消防角度看是不利。因为遇火灾时被用钢筋栏罩住的住宅里的人便无法逃生;消防人员的灭火救生行动,也会受到影响。五、火灾时人心理与行为的误区
害怕和恐怖的程度因人而易,反过来说,正像代表每个人性格的理性判断那样,当其消失的时候就成了没有个性的人。这些人汇集成群,共同拥有不安和恐怖,显示出火灾时特有的心理,会导致比火灾本身更加严重的灾害。这个人群是由本无联系的人未经组织而形成的团体,混乱时,如果没有可依赖的人,就必定会陷入周围的氛围中,由于共同具备的不安,就易于听从谣言或错误的诱导。从心理角度看,人群具有下列特征:
1、 都有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聚集在一起。该团体是偶然的、临时产生的。是一个没有任务分担的团体。易于受周围人的感情所支配。
2、 愿意靠近人群。由于某种原困,人们汇集到一起。这些汇集起来的人群的心理又起到相乘的作用。遇到火灾时的烟雾、异臭、停电、嘈杂等状况,常常会导致恐慌。内部情况的场所,当人们对情况无法作出冷静的判断时,往往会返回进来时的线路上。
3、 朝着光亮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就寝之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下。对黑暗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因此,当突如其来的烟雾遮挡住视线,陷入无法照明的黑暗世界时,习惯上都朝着有亮光的方向逃跑。
4、 回避危险。有烟和火时,往往朝着看不见烟和火的方向逃跑。疏散行动变成了只着眼于眼前危险的单纯行动。被烟和火追得走投无路,没有其他逃生办法时,往往会采取从高处跳下等意想不到的冲动行为。
5、 随大众。不是自己来判断逃生的方向,而是跟在前面的人或是大多数人的后面,胡乱随。
6、 其他。由于烟雾和火的刺激,判断力减弱,身体不适时,便惊惶失措,从而延误了采取疏散行动的时机。其中一个因素,就会导致恐慌的发生。
(1)疏散动机。火灾时,当人们处于烟和火的环境下,为了逃避危险,要采取疏散行动。此时的心情困人而异,有的人一看见烟和火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中。
(2)外部状况。疏散时,如果出现停电、听见惨叫或怒吼声,往往会导致恐慌的发生。
(3)火灾情报的提供和疏散诱导。疏散时,如果得不到情报或是情报不正确,人们无法疏散、火灾现场发生变化、疏散人员的行动不统一等都会使不安的心情加剧,最终导致恐慌。
(4)疏散时的障碍。疏散通道被烟和火隔断、疏散门上锁、或有障碍物时,疏散人员左右乱窜,互相撞倒,使心理上更加惊慌,最终陷入恐慌状态。
一旦由上述原因发生恐慌,人们就很难接受外部的控制,这些失去正常判断能力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有时会导致极为惨痛的灾难。
六、火场逃生有哪些途径? 般地说,火场逃生的途径主要有:
1、利用登高消防车,挂钩梯两节梯连用逃生;
2、利用建筑物通道或建筑物内设施逃生;
3、寻找避难处所逃生;
4、利用身边消防器材、其他器材或自制器材逃生;边灭火边逃生。
七、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1、尽量利用建筑内部设施逃生:(1)利用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观景楼梯进行逃生;(2)利用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3)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4)将房间内的床单或窗帘等物品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的逃生方法:(1)当某一楼层或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蔓延时,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而应注意听火场广播,再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和方法。(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封锁,可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的未起火房间,再行疏散。(3)如果晚上听到火警,应首先试房门是否变热,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若已变热,门就不能打开;若门未热,可通过正常途径逃离房间。(4)当某一防火分区着火,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可先疏散到房顶,再从相邻未着火楼房的楼梯间疏散。(5)如建筑内火大、烟浓,无法逃生,就要紧闭门窗,不断用水浇湿门窗、阻止火势蔓延,切不可打开门窗,更不可跳楼,要想办法与外界联系,等待救助。
3、自救、互救逃生:(1)利用各楼层存放的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火灾。(2)充分运用身边物品自救逃生:如把床单、窗帘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自来水设法淋湿门和墙壁,阻止火势蔓延。(3)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共同逃生。
八、旅客列车火灾的逃生方法
旅客列车的火灾特点:易造成人员伤亡;易形成一条火龙;易造成前后左右迅速蔓延;易产生有毒气体。
1、利用车厢前后门逃生。旅客列车每节车厢内都有一条长约20米、宽约80厘米的人行通道,车厢两头有通往相邻车厢的手动门或自动门,当某一节车厢内发生火灾时,这些通道是被困人员利用的主要逃生通道。火灾时,被困人员应尽快利用车厢两头的通道,有秩序地逃离火灾现场。
2、利用车厢的窗户逃生。旅客列车车厢内的窗户一般为70×60厘米,装有双层玻璃。当起火车厢内的火势不大时,列车乘务人员应告诉乘客不要开启车厢门窗,以免大量的新鲜空气进入后,加速火势的扩大蔓延。当车厢内火势较大时,被困人员可用坚硬的物品将窗户玻璃砸破,尽量破窗逃生。
3、疏散人员逃生。运行中的旅客列车发生火灾,列车乘务人员在引导被困人员通过各车厢互连通道逃离火场的同时,还应迅速扳下紧急制动闸,使列车停下来,并组织人力迅速将车门和车窗全部打开,帮助未逃离车厢的被困人员向外疏散。4、疏散车厢逃生。旅客列车在行驶途中或停车时发生火灾,威胁相邻车厢时,应采取摘钩的方法疏散未起火的车厢,具体方法如下:前部或中部车厢起火时,先停车摘掉起火车厢与后部未起火的车厢之间的连接挂钩,机车牵引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停下,摘掉起火车厢与前面车厢之间的挂钩,再将其车厢牵课件下载[www.网址未加载]引到安全地带。尾部车厢起火时,停车后先将起火车厢与未起火车厢之间连接的挂钩摘掉,然后用机车将未起火的车厢牵引到安全地带。采用摘挂钩的方法疏散车厢时,应选择在平坦的路段进行。对有可能发生溜车的路段,可用硬物塞垫车轮,防止溜车。
第六部分 化学危险品和爆炸知识
一、什么是爆炸?如何防止爆炸伤害事故发生?
爆炸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爆炸通常借助于气体的膨胀来实现,它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我们常接触的是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爆炸,能为人类造福,同时,也可能给人们造成伤害。爆炸事故,即使遇上一次,其结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接触或操作爆炸物及使用有爆炸性能的仪器、容器的情况还不少。如:军训时进入射击场,做化学试验时可能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为了保障安全,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应该了解一些防爆炸方面的知识。
一要了解爆炸物的性能。我们接触爆炸物之前,必须了解爆炸物的基本性能,比如,它在什么条件会爆炸?有多大的威力?可能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等,我们都要熟悉。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