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5)

事迹材料,艺考

事迹材料

2011-10-20 11:26:45 文/庞瑾

关注


为人民服务,孤儿出身的李秋实对这句话牢记在心。她常对医院的职工讲:“我们是人民医院,不是‘人民币医院’。老百姓生活多困难哪!他们手中的钱是靠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摔八瓣挣来的。办医院,眼睛不要盯着老百姓的钱包,而要帮着他们解除病痛。”她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方案:中层干部实行职务聘任;热点和重点岗位实行竞聘;新上岗职工实行合同聘任;并狠狠整治了收患者礼物和吃请风。她还根据山区群众的生活特点制定作息时间,取消节假日和双休日,严禁“红包”,365日天天开诊。义务导诊、家庭病房,送药上门、定期议诊等措施,极大地方便了山乡群众。良好的医德医风,使桓仁县人民医院真正成为桓仁广大群众心目中的“人民医院”。
医院的退休职工吴大爷没有亲人,退休后没有去处。李秋实就安排他住在医院,丈夫的衣服她也来拿来给老人穿,平时家里吃啥她上班时都给老人捎上一口;老人生虱子的衬衣她下班拿回家烫洗;吴大爷有病,从小失去双亲的她以女儿般的情怀跑前跑后,有时甚至把丈夫从家里叫来护理老人。那天早晨,李秋实上班给吴大爷带了一饭盒饺子,却发现老人已经去世了。她又大包大揽地包办了吴大爷的丧事。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相关的文章。她一次次把自己的钱慷慨地给家中有急事的同志送去,一次次掏钱为大山里生活困难的患者付药费。女儿王悦结婚时,好多人都想趁此机会偿还一下欠李院长的人情,但是,她跟谁也没打招呼,悄悄地在异地阜新把女儿的婚事就办了。过后有人送去礼钱,也都被她全都一一退还给本人。县医院职工王兴凤和马丰年是对夫妇,有一年王兴凤患肾结石到外地看病时,李秋实将身上的180元钱硬塞给他们。王悦生孩子时,王兴凤送去了一封恭喜李秋实当姥姥的信,信中夹了200元钱。没想到,李秋实也用一封信夹着这200元钱退给王兴凤,信上写着:“好同志,信收下,深情收下;钱退回。”
待患如亲的李秋实,经常会有老乡给她送山鸡山货等东西,她从来都不肯收下。有一回勉强收下了一袋子辣椒面,还到市场买了一筐梨让老乡带回去。就在她去世的前两天,还有人遇到一个农村老汉蹲在西关市场卖野鸡,价格便宜得惊人。问他为什么卖这么贱?实在的老乡实打实地说,这对野鸡本来是送给李秋实院长,感谢她救命之恩的,可她说啥也不肯收下,老人为了赶紧回家,只好便宜点尽快把野鸡卖了。
她的丈夫到医院做彩超检查,要照规定交钱;女儿怀孕后来医院做b超检查,同样依照规定交钱;她心脏不好做动态监控心电图,也严格按规定交了200元钱。女婿到沈阳买家俱,用了一次医院的车,她按照规定交付了油钱。她家原住县医院的职工住宅,后来因动迁,搬到较偏远的一处小平房。县委考虑到她是省市劳动模范,责成财政拿出一万元做补贴,给她调了一个50平米的双室住房,这套普通的房子她一直住到去世。县里专门批给她的购房款,也都被她分给了住房困难(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的职工。
每年大年三十,她不是回敬老院,就准保是到单位陪值班人员一起度过。除夕夜里,她在电话中分别给医院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劳动模范拜年,向他们送去诚挚的祝福,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去团圆。医院职工的孩子在外地读书或工作,她出差时总不忘顺路去看望一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工作,为家长争光,为县医院和家乡桓仁争光。
孤苦的身世,使李秋实格外同情那些生活缺少温暖和爱护的人们,不论贫富贵贱,她都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去关爱他们……
1985年的春节前夕,李秋实偶然遇到了一个到处流浪,曾5次被送进收留所的小女孩。那年,这个孩子才9岁,跟自己的女儿王悦差不多一般大小。李秋实把她领回了自己的家,给她洗澡,穿干净的衣服,每天跟王悦一起上学、放学,同样接受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这个孩子原本姓李,小小年纪却自作主张,改名叫王星,意同“王悦”为姐妹俩,她似乎已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一天,这个孩子发自内心地跟李秋实阿姨叫了一声:“妈―”!半年多过去了,这个孩子的母亲被李秋实的精神打动了,主动来把孩子领回了家。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工作报告库-事迹材料-优秀医生生平事迹材料(5)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