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1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2)

生产工作总结,艺考

生产工作总结

2011-12-05 16:10:21 文/卢蓉蓉

关注

二、2011年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一)、病害
1.苗期病害:
以立枯病和猝倒病为主,主要发生在辣椒、番茄、黄瓜等品种上,近两年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较2003年前有较大幅度增加,2011年发生面积29.69万亩次,防治面积28.32万亩次,与去年相当;一般病株率为2-10%,重的达20%以上。秀山县2月17日对茄子苗床进行普查,发病苗床占40%,发病株率为3.2%(0-14.0%);3月18日普查,发病苗床占20%,发病株率为4.0%(0-2.0%),较2004年同期(0.5%)高3.5个百分点。重发原因主要是育苗期低温、高湿,种子、苗床消毒措施不力。
2.霜霉病:
是蔬菜上发生最普通的一种病害,以瓜类霜霉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绿叶菜类霜霉病为主,主要在莲白、小白菜、黄瓜、苦瓜、莴笋上发生。2011年霜霉病为中偏重发生,今年由于4-6月份雨水较多,适宜病害发生,霜霉病发生时间较早,发生程度也较去年稍重。全年霜霉病发生面积40.57万亩次,较去年增加2.82万亩次。万盛区测报点调查,3月中旬在莲白初卷期发病株率为20-80%,病情指数5-27.5;4月上旬调查病株率40-**,病情指数1-32.5;5月中旬调查,在小白菜、黄瓜、莴笋上发病株率0-**,平均60%,比去年同期多47.5%,5月下旬病株率30-50%,平均47%,比去年同期多34.5%,病情指数3-5;6月初病株率平均31%,比去年同期多13.5%。6月下旬-7月上旬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高峰期,病株率**,与2003年同期相似,病情指数36-80,平均65.2;8月下旬在苦瓜上发生,病株率**;9月下旬在莲白上病株率为70-90%,10月下旬莲白上病株率达**,莴笋上病株率为24%,比去年同期多18%。北碚区测报点调查,秋季10月份以来雨水较多,莴笋霜霉病发生较重,病株率一般为10-**,病指为1.5-54。
霜霉病为常发性病害,农民防治较为普通,全市防治面积36.58万亩次,较去年增加3.59万亩次。防治药剂主要有: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农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但后期由于生产价值不高,农民防治较差。
3.番茄早、晚疫病:
是我市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2011番茄早、晚疫病发生面积为22.23万亩次,较去年增加3.16万亩次,属中等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近年来,番茄种植区域逐渐向远郊转移,番茄早、晚疫病在近郊菜区发生较轻,但在奉节、酉阳、秀山等远郊菜区发生较重,番茄晚疫病在近郊菜区发生高峰期4-6月,而远郊蔬菜地区发生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长寿区番茄种植较多,番茄早、晚疫病是该区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今年由于6月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适宜病害发生,属中等发生年,病株率一般为3-18%;6月份后病情有向果实发展的趋势。秀山县番茄早疫病发生早,流行蔓延较快,为害较重,属中等偏重发生年,全县发生面积生2.5万亩次,防治2.0万亩次。病害发生始期4月上中旬普查,病田率为16.9%,病株率平均为2.1%(0-6.0%),病指平均为0.42(0-0.8);病害发生始盛期为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初,较2004年偏早,平均病株率为22.7%(2.0-64.0%),较2004年偏高9.4个百分点;病指为4.73(0.4-14.0),为2004年的1.77倍。5月下旬病害开始垂直扩展,流行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较2004年偏迟,高峰日病株率为46.0%(16.0-100.0%),较2004年偏高26.0个百分点;病指为22.67(3.2-60.4),为2004年的5.85倍。6月中旬末达危害高峰期,其病株率为46.7%(6.0-100.0%),病指为28.53(1.2-77.6)。秀山县番茄晚疫病发生始见期、流行期均较去年偏迟,但病害流行蔓延快,发生较重,属中等偏重发生年。5月18日始见中心病(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株,始见期较去年年偏迟5天,始见日病株率为18.7%(12.0-24.0%),较2004年偏高14.0个百分点;病指为4.93(2.4-8.0),为2004年的5.3倍。病害流行始盛期为5月下旬末-6月上旬初,较2004年偏迟10天,病株率为58.7%(30.0-90.0%),较去年高33.7个百分点;病指为18.8(8.4-25.6),为去年的3.76倍;6月8日普查病株率平均为51.2%(2.0-100.0%),病指平均为18.93(0.4-55.6)。病害流行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较去年偏迟15天左右,系统调查病株率平均为80.7%(70.0-100.0%),较去年偏低19.3个百分点;病指为43.92(21.2-62.0),分别为2004年的87.8%;但6月25日普查病株率平均为85.4%(70.0-100.0%),较2004年同期偏高16.4个百分点,病指为44.13(21.2-62.0),为2004年的1.04倍。
由于番茄价值较高,农户的自防意识较强,主要防治药剂有:托布津、多菌灵、可杀得等。
4.辣椒疫病、茄子疫病:
辣椒疫病和茄子疫病近来在我市辣椒产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今年二种病害发生分布不均,近郊菜区中等发生,部分远郊菜区发生较重。长寿区今年辣椒疫病为中偏轻发生,但部分辣椒地采用地下水灌溉较其他辣椒地重,病株率为3-15%,而其他菜地一般为3-6%左右。万盛区辣椒、茄子疫病属中等发生年,5月下旬-6六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株率为2-40%,平均21%,7月零星发生,病株率为0-20%,平均11.6%。因5-6月份气候不好,很难施药防治,主要用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或64%杀毒矾500倍喷雾防治。秀山县辣椒疫病始病期偏早、盛发期偏迟,前期流行缓慢,后期发生危害较重,呈中等偏重发生格局,全县发生面积1.5万亩次,防治1.8万亩次。4月8日发现中心病株,较2004年显著偏早,其病株率为4.0%(0-8.0%),较2004年高2.0个百分点,病指为1.0(0-2.0),为2004年的2.0倍。4月下旬至6月中旬病害发展缓慢,危害较轻。6月下旬病情急剧上升,为病害流行始盛期,较2004年偏迟10-15天,其平均病株率为19.4%,较2004年同期高10.7个百分点,病指为10.25,是去年的4.4倍。7月上、中旬病害呈持续上升的态势,高峰期(7月13日)平均病株率为65.3%(10.0-100.0%),较2004年盛发期(7月18日)高26.0个百分点;病指为44.83(4.5-81.0) 为2004年的2.7倍。2011年辣椒疫病病情消长情况见图3。

秀山县茄子疫病属中等程度发生年,发生面积2.0万亩次,防治面积2.5万亩次。3月28日调查病株率为1.3%(0-2.0%),病指为0.23(0-0.4);5月上旬病害开始流行,病株率为17.0%(8.0-26.0%),较2004年同期偏低9.5个百分点;病指3.95(1.6-5.2),为2004年的85.9%; 5月中旬为病害流行始盛期,峰日(5月18日)病株率为37.3%,病指为8.27;病害流行高峰期出现在6月18日,较2004年(5月中、下旬)偏迟,高峰日病株率为55.3%(4.0-62.0%),较2004年同期(63.3%)偏低8.0个百分点,病指为12.13(0.8-23.2),为2004年(15.97)的76.0%。田间病情消长动态见图4。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工作总结-生产工作总结-重庆市2011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2)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