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态度,增强信心。。所谓增强信心,就是指有改造自我的决心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有了正确的态度和自信心,就不会产生党员标准高不可攀的思想。事实上,党章对党员的严格要求来自实践,只要认真地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党的大门随时都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敞开。端正态度,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党员。当然,入党也有先有后,有早有晚,那就要看谁能及早克服自身的缺点,使自己的言行与党员标准趋于一致。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这是说,争取入党,要抓住受教育和锻炼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实施了新的伟大工程,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都得到了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都获得了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也获得提高。这源于党抓住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们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也有许多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如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在艰苦环境、艰苦岗位工作的机会等等。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司马迁对主观努力比客观条件重要有这样一段描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人告诉我们,逆境的情况下,人的意志往往更坚强何况我们是志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党员标准作为入党的一个客观条件,我们可能一时还达不到其规定的全部要求,但我们不可以就此丧失入党的信心和决心。恰恰相反,应主动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入党的夙愿一定能实现。
全面认识事物才是真理的由来。因此.全面认识和把握党员标准才能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早日解决入党问题。共产党员不仅应当是生产、工作、学习的行家里手,更重要的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党员必须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努力成为各自岗位上的“能人”、“劳模、“标兵”。在企业、农村,应当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行家里手,脚踏实地的劳动模范;在部队,应该成为本领过硬的保家卫国、维护社会秩序的军人;在校学生,应当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党对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还有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素质的要求。如政治觉悟、政治倾向、政治立场等方面的要求。党作为社会政治组织,始终要把政治放在首位。否则就不能称为政党了。抛开政治标准,单纯地强调“能人”标准是片面的。
党组织接收党员,是要按照党员标准全面衡量的,不是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有些人认为,要求人党的同志只要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如被评上先进生产者、工作者,当上了见义勇为的战士,推举为“三好学生”,甚至自己掏钱为群众办好事,就可以入党。这仍然是对党员标准片面的认识。我们应当首先肯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的这些成绩,但工作成绩、荣誉称号、办好事是不能同党员标准划等号的。因为这些成绩、荣誉只是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反映历史的、全面的表现。党组织在接收党员时,是要通过现实表现考察其政治品质、思想觉悟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一贯态度。
要主动、经常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情(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况。申请入党的同志向党组织汇报个人的情况,可以培养严格的组织观念,也是对党忠诚老实的表现。另外,党组织可以通过我们汇报的情况,加深对我们的了解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有利于我们更快的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应当是主动的和经常的。因为只有主动和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党组织才能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思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同志往往忽略汇报个人情况的主动性和经常性。往往是在组织找上门来,才汇报一下自己的情况。给人的感觉似乎其组织观念不强,入党心情不迫切,以至入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要求入党的同志要明确,入党是自愿行为,只有主动和经常向党组织汇报个人情况,才是应有的态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