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发展经济,冬季的用煤大宗还有取暖。
一个北京人告诉记者:“今年全国多地出现极寒天气,取暖普遍比往年耗费的能量更多。去年我们办公室的空调仅开到低挡,今年开到最高挡还不觉得很暖和。”
北京为了环保,把火电厂修到了陕西、内蒙古、河北。韩晓平认为:“冬天一刮西北风,在那些地方形成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级颗粒物又刮回来了。所以整个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的情况非常严重。”
他给出的解决困境之道,是用天然气替代煤炭,这是减少颗粒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选择,但我国的现状是天然气根本挑不起大梁,在能源使用上,天然气所占比例只有5%。
由于四季变化特性,全球天然气供应都存在季节峰谷差,应对季节需求变化主要靠建地下储气库。世界上30多个国家已建成了600余个地下储气库,库容3332亿立方米,占全球每年3万亿立方米消费量的11%左右。而我国至今仅建了6个库,库容2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库容的6‰,约占我国每年900亿立方米消费量的2.2%。
此外,还有汽车尾气的排放。长期以来,一直有中国老百姓“花最贵的钱,买最差的油”之说。而据韩晓平所言,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500万辆,在这么大的量面前,油品再好都无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普通的汽车拥有者,无论车是大排量还是小排量,每辆车要想一年使用2.3吨燃油,支出1.4万元左右的油费,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一辆公车,也许这些油还不够。”
有力的佐证是,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中非高层论坛,当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一半禁开,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表明,从卫星图片上来看,中非论坛那几天,北京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明显降低。
韩晓平认为,要把PM2.5指数治理到欧美标准可能需要20年,如果只是要比现在有明显改善,若方法得当,两三年之内就可以见效。比如燃煤热电厂改燃气热电厂,取缔污染严重的大企业,查看环评,谁批的谁负责;与山西、天津等地联合治理等等。北京五环路离市区很近,有大量使用柴油的重载卡车在那里跑。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加强监管,如果这些大卡车不从城里走了,城里的空气也能得到改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