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师生树立“爱国奉献”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培育“自强不息”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实现“追求卓越”的开拓意识和共同夙愿,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2.规范校园文化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将学校的规章制度汇编成《沈阳理工大学校典》,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民主化。
3. 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
逐步形成学校优秀人文环境,切实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好校园人文景观,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以达到让花、草、树木传声,让亭、廊、塑雕传意,让器、物、建筑传情的和谐之美。
4. 培育发展校园行为文化
以文明修养为基础,形成共同遵循并恪守的诚信守纪、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崇尚信念的校园行为。
5. 推广校园形象文化
塑造沈阳理工大学品牌形象建设,有效地整合学校现有的深层无形的资源和外在有形的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建立沈阳理工大学品牌形象识别系统。重视对师生进行品牌意识的教育,借助大众传媒、依靠师生员工和学校的实际行动来展示学校独具个性魅力的新形象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的文章。6.实施五大工程
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文化共建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校园人文学术工程。
十、校园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至2012年,完成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适当增建学生宿舍,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科学规划校内交通道路,完成主体校园绿化,基本建设成绿色生态化、数字化、节能型校园。
至2020年,将我校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多功能园区,实现校园森林化、信息化、智能化。
(二)建设内容:
1. 教学、实习、科研环境与办学条件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完成大学科技产业园区2万平建筑的规划与建设,为建成国家或省级大学科学园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规划与建设装备工程实验实习基地,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需要,翻建或扩建环境化学等综合实验楼,改扩建面积预计为3万平。
尽快按照原设计方案逐步完成文体中心c、d、e、f区建设,适时开放,满足承接国家级大型比赛赛事需求;扩建户外运动场地4000平方米。
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学生规模发展,完成1万平米的学生公寓建设,结合一卡通工程实现智能化管理;兴建3000平米以上学生食堂一处,同时完善相应生活设施,建成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区。
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 其信息化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的服务。
2.节约型、绿色生态化(森林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环保项目,在2012年前,实现地源热泵供暖全覆盖。同时在校园亮化工程中,应尽量使用节能环保灯具、设备,实现技术节能。积极推进启用中水回用系统。争取在2020年前,将我校建成生态化校园,实现全校污水零排放。
在2012年前(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对新建筑、新道路周边完成绿化,并突出学校的的兵工精神与国防特色,各类建筑在秉承现有的建筑风格,适当建立反映时代气息的雕塑,引进大型兵器展品,用于点缀校园。在北校门建设中,着重注意北门至图书馆这一景观路段的建设,充分利用假山、音乐喷泉广场和路东侧空地,营造良好的特色校园氛围,择址建立苗圃,积极拓宽渠道,引种和培育高档树木,适时移栽,争取在2020年前引种名贵成木1000棵,实现校园森林化。届时配合我校内河水面、堤坝的综合治理,使我校临近丹霍公路的校园西部地区得以园林化、景观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保障措施
1.做好投资分析,拓宽引资渠道
要分清轻重缓急,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政府扶持,积极申报基本建设立项。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尤其是进行校办产业园区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以全国12届体育运动会为契机,争取省财政、体育局的支持,合作建成文体中心,达到校园建设和区域设施完善与服务社会的双赢
争取区域配套体系的扶持,从浑南新区整体布局规划、配套设施的完善进程中争取机会,达到校园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