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防科研优势与服务国防建设
在相关优势和特色专业领域培育3—5个科研创新团队,瞄准未来的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五年项目规划,力争在国防型号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有所突破,到2012年,实现年均承担国防项目50多项,国防科研到款占总科技经费40%。到2020年,实现承担国防科研项目80项以上,其中过千万的项目2-3项,国防科研到款占总科技经费50%。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的文章。4.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国防高新技术向民用技术领域的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至2012年,拥有一批代表我校工科专业领域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实现直接向企业转化,或通过校资产公司完成转化。至2020年,每年向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10项以上,为地方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过亿元;依托科技园孵化基地,校属产业实现拥有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及众多相关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
5.科研学术成果建设
强化学校科研成果、学术成果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成果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推动机制。至2012年,平均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超过10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0篇以上,获得发明专利30件以上,力争实现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突破。至2020年,实现获得国家级奖项的1-2项,平均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超过20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00篇以上,年获得发明专利50件以上。
6.大学科学园与产业集群基地建设
积极筹建大学科学园,充分发挥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作用,吸引一定数量的国防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团队进驻大学科学园,形成以国防研究为特色的科技群体,推动我校国防技术研究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吸引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化前景广泛的高新技术项目进驻大学科学园,推动我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直接作用。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产业集群基地。
(三)保障措施
1.发挥行业优势、突出兵工特色
拓宽纵向课题的立项渠道,突出兵工特色,发挥学校相关学科专业(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优势,重点加强学校与兵器行业的研究所、大型军工企业合作,从预研项目开始,瞄准背景演示项目和型号项目,争取重大立项和更多立项。
2.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加速科研发展
一是重点加强中俄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发挥我校的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的作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重点领域先行突破,快速提高我校科研实力。
二是重点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市地方政府的合作,围绕着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东北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科研工作。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横向课题立项渠道。以沈阳理工大学新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平台,引导教师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特别是沈西工业走廊、沈北开发区、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合作,围绕重大机械装备、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四是积极组织各类高水平、高层次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会,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学术专著,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提高我校教师的学术水平。
3.加强团队和平台建设,争取重大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重点发现、培育、支持科技领军人物,组建新的创新团队,充分调动发挥创新团队的集体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合作基地、省市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设备与资金投入,为改善科研工作环境、为提高科研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4.科研与学科建设结合,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的文章。加强科研资源整合,凝练科研方向,搞好科研项目布局,注重与学校学科建设、学科布局的衔接,通过科研发展支撑学科建设,通过教师科研工作,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支撑教学研究性大学建设。
5.创建大学科技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优势,通过政府投资、引入战略投资伙伴、通过现代资本运营等途径,创建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好学校科技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建成省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高新技术或创新型企业提供孵化基地,推动校办企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至2012年,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深化对俄合作与交流,拓宽欧美教育市场,使我校初步形成开放型大学的局面。
至2020年,全面展开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实现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
(二)建设内容
1.校际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继续加强与俄罗斯合作办学的深度,争取国家教育部支持,与俄方合作院校共同建立普希金学院。以此为中心开展各种俄语培训;巩固和发展与欧、美国际强校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国际教育服务市场
加强对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力发展短期生特色语言培训,学历生的专业教学,长期生的语言教学,提高办学层次,积极申报汉语本科专业,加大留学生的留存率。将国际教育学院建设成为省内知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争取获得国家级对外汉语培训项目。
3.国际合作项目与科研合作
(1)鼓励和支持二级学院开展境外合作办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