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摒弃居高临下包办式的教学,要摒弃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讲解;要摒弃机械的题海训练,真正以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立体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经验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平等、真挚的全面对话。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七个方面的对话”。这“七个方面的对话”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网络媒体的对话。
如果真的是这样去做了,那么,我相信,学生必将从那些文质兼美,凝聚着人类智慧,流淌着人类高尚道德、美好情感的文章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以此唤起自己内心美好而崇高的情感,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珍视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在学业之余认真而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
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走出原先较为狭隘的个人世界,去关注社会的风云变化,去领略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也许这才是进行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所在。
三. 规划细则
(一) 提高我的“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文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所知、思辨能力。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语文教师三年成长规划:为人师,圆我梦》相关的文章。1.要保证天天都要进行的阅读:钻研课文,看参考书,看学生的各种作业,读报刊,学习各种文件和专业进修材料等,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地辨文字、释词语、析句子、解句群、分段落、理篇章、归主旨、探文法,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恰如其分、切中肯綮地对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需要把贮存的各种知识灵活提取使用。
2.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不善于口头表达,不能掌握教师语言,尽管满腔学问也当不好教师,语文教师尤其需要较高的说话能力,因为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任务,而且,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是很难指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的。
针对自己的条件,我要这么做:
①启发性:循循善诱,激发兴趣,语言精辟,能举一反三,言简意赅,留有思考余地。
②科学性: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符合逻辑、能简单明晰地表达客观事物。
③流畅性:语言应该是流畅的,“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抑扬顿挫,让人听起来悦耳;不结巴,不随便夹字,没有口头禅。这样,学生不仅愿听,而且乐于模仿。
④生动性:能自如地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在讲授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时而用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有时还要用演说家的雄辨性语言和相声艺术家的风趣、诙谐的语言,只有使自己的语言错落有致,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才能上好语文课。
⑤自控性:说话要掌握分寸,程度深浅,语量多少,声音高低,音量大小,语速快慢,都(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要适当。在表达过程中自己边说、边想、边听,随时调整。
3.强化我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教会学生写作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厚的写作素养,必须掌握写作规律,通晓训练程序,精于执教之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语文教师只有会写、善写,用自己的写带动学生去写,才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在批改、讲评写作时,抓住关键,批在点子上,改在关键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