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魅力信阳的文化之魂,提高信阳文化竞争力。到2015年,建立完备的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基层服务网络,建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特色县、文化特色企业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明乡镇、文明社区。
(六)建成城乡统筹先行区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农村恩格尔系数低于30%。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
1、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依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流转行为。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扶持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土地协会等流转中介组织。建立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制度体系,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和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开展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完善仲裁程序、方法和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探索以土地换社保、换就业、换稳定收益的具体办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地流转。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相关的文章。2、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
3、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实施村庄整治,稳步推进迁村并镇建设试点,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依法置换为建设用地。
4、建立土地综合整治机制。对利用不充分、不合理和废弃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进行整理复垦,依法依规将整理复垦增加的农用地和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用于还建和产业项目用地。建立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交易平台,实现全市土地占补平衡。 (二)创新农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施涉农资金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土地收入分成机制,把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创新新农村建设筹资方式,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扶持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制定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创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制定和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落实好(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产权改革,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4、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模式。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奖补资金引导、筹补结合、多元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三)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体制机制
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服务中心。推进跨行业、跨县区发展,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开放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承担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重点工程等各类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2、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华英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创新龙头企业信贷担保方式,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