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学期每个月的“班级卫生大检查”,都是全员出动,取得很好效果。再如,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校强调意识到位,提出“每个教职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等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我校还强调学科学渗透德育内容,努力做到“双纲”进课堂,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关规定时,注意政策导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贴,根据《班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量化评比;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倾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德育队伍快速成长:共有2名教师参加启东市班主任教师培训,4位班主任发表班主任相关论文,一人荣获启东市优秀党员,一人荣获启东市师德标兵。
三、创设德育活动载体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庆教师节师生联谊、国庆“歌唱祖国”、校运会、 “学雷锋活动月”、为敬老院送温暖“爱心接力”、五四歌咏赛、汶川大地震捐款爱心传递等活动;元旦教师乒乓球赛,班级每个月有主题班队会、教师卡拉ok等小型活动;各教研组、各学科校本培训,公开课竞赛等。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感恩的心》大合唱、《走向辉煌》校歌创作,提高师生活动的文化生活含金量,变“空洞说教”、“强性教育”为“磁性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四、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2011年推出以“诚信友爱”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班级达标活动,组织十项评比量化考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强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风建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年度学校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推行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级真正还给了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管人”与“被管”的机会,在管理中也都尝到酸、甜、苦、辣,从而促进其自主合作意识的生成。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推进了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丰富了学生成就感的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2011年,××初中团支部被启东市委宣传部、启东市教育局、启东市团委等评为启东市“团支部先进集体”。
五、发掘德育时代内涵 建立德育目标序列
学校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学校重视加强“留守孩子”的管理与教育,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掘德育时代内涵资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及兼职心理学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导与关爱;开展“爱心”教育,充实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促使他们把眼光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把援救的双手伸向汶川灾区人民,把真诚和爱心献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的心》全校大合唱,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人交往,热爱母校,引导学生把对学校的感情倾注到自觉参与校园的管理,把对班级热爱转化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以爱心待人的优秀学生。在三年的培养教育中,使学生逐步成为“学生人”、“学校人”、“社会人”。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德育先进特色学校经验交流材料》相关的文章。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