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最高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