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黄河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意识,那么长江则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和审美意识。仅仅是“唐诗三百首”中,直接描写长江的就占相当大的比例。三峡是上帝的考卷,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完美地交上了这份考卷。屈原、宋玉、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用文字记录了这三峡之美,曾经我们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而现在,唯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种种遗憾。
三峡的湖河之变,带来了生态之伤,风景之伤。当然,在我们叹惜这无限的伤的时候,也须感谢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美,三峡大坝的建成,将为我国人民造福。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峡是镶嵌在长江这条银弦上的美钻。滚滚江水归于东海,历史的琴弦还在拨动。山谷与河流,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当我们重新审视三峡的湖河之变,会发现,湖河之变,亦伤亦美。
当我们面对着这高峡平湖,又不由感慨万千: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巴比伦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女儿,中华民族也是由长江、黄河哺育的子孙。我们应铭记催发我们民族意识的河流,在河的两岸,中华儿女也将用千年孕育的文化不断传承发扬。
第三篇
关注都市边缘人
季繁菲
他们行走于都市边缘,明明是大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偏偏最常被人们忽视。
报纸上对他们的称呼是“进城务工人员”;一般人称他们为民工;也有些自视高人一等的“城里人”称他们为“乡下土包子”。
他们背井离乡来城里谋一份“城里人”不屑去做的工作:做早点,盖楼,帮人带孩子 ……
我们生活的哪一天离得开他们的服务?可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呢?搭乘公交车时,如果有民工上车,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捂好自己的钱包;嘲笑人时说:“你怎么跟民工似的?”甚至拒绝进入有民工出现的饭馆……总之,认定了这群人低人一等,活该受轻视。
追根溯源,大概是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在作怪,孔子是鄙视劳动者的,孟子也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我们光明正大地忽视了这群人对这个城市的奉献,忽视掉了他们理应享有的权利。
他们工作时的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子女无法在城里读书;说到工资被拖欠——有些人为了拿到属于自己的几百元工资竟需用死相胁!而北京市政府前一阵清查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时发现拖欠数额竟然以“亿”计算!这实际上就是表示,每年(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有十几甚至几十万的人在“白”做工。
他们的合法报酬得不到,自然去偷、去抢。子女无法上学,素质得不到提高,将来难免走上父母的老路。于是前文提到的“城里人”防备、轻视民工的现象又会重演,这便形成 了一个永不停止的恶性循环。
要想制止这种循环其实也不难:政府对他们多重视一点,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有学上,提高他们的素质。将那些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踢出北京市场,合法的收入有了保证,又有谁愿意冒风险去做非法勾当呢?对我们来说,关键是放下“城里人”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所有的人。我们同是通过劳动来谋生的人,只不过因为擅长的技能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工作而已。
关注都市边缘人,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
第四篇
睁大你的眼睛
赵 鑫
睁大你的双眼,仔细审视。面对众多社会热点,流行时尚,我们要睁大双眼,看到流行背后的思考。
不知何时,哈韩、哈日成为了一股社会潮流。韩、日这两个近邻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两个热点。“韩流”频频袭来,冻倒了大片“祖国花朵”,日本也不甘落后,漫画、卡通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未来一代中流行。许多学生对巴金、鲁迅一无所知,可对日韩明星却知根知底,甚至连其一举一动都牢记在心,还在“模仿秀”之类的节目中卖弄。真不知这是喜还是忧。睁大双眼,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沉迷于日、韩电视剧的青年一代,我们还看到日韩在幕后偷着乐,他们已经把金山银山运回了国。更可怕的是,这股风潮之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几乎无立足之地,这样下去,其结果不堪想象!恐怕比鸦片还可怕,数十年后,我们的民族还在吗?我们的文化还在吗?是不是放眼之内皆释日、韩?我不敢说,也不想说。总之,哈韩、哈日的背后,隐藏着中华文化的危机,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危机。
当然,我们的国家并没有到危机四伏的境地,况且我们的祖国在一天天强大,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证明。
随着长征火箭的轰鸣划破长空,中国航天人在科学的长征路上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国成为世界上有一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再一次让自己的声音响彻世界。四十年前,随着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中国人的声音震惊世界: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西方大国的核讹诈失去了威力,新中国的基石更加牢固。今天,当五星红旗在太空上飘扬,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激动、自豪。神舟五号向世界宣告了新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这条巨龙将从沉睡中苏醒。
我也相信,随着国力的强大,中国文化也会强大,繁荣。世界上不仅会有哈韩、哈日,还会有哈中的现象出现。曾经领先世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必将在新世纪中重振雄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个一百,是中国的百年,是我们这一代的百年,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独领风骚。
这只是我从社会热点中看到的。或许,睁大你的双眼,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
第五篇
掌握情感的天平
郭 靖
心中的天平总在忽上忽下的晃动,不知是事物本身变了,还是砝码变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调整它,让我们在面对“热点”时,得到一个理智真实的答案。
几年前,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在上海的成功举办,使更多人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上海,使我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于是有人开始大事宣传,将这一成功后的好处细数一番。于是国人大为振奋。我并不是反对这样的做法,而是试问在不知不觉中,你心中的天平是否都倾在了一边——满心的骄傲和自豪?庆幸的是,还有人在这之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当与会领导人身着唐装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中国又刮起了“唐装热”。难道,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必须借助于“外援”才能让它不被人遗落,重新闪现在我们脑海中吗?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热点”的本身在于关注的程度,如果我们掌握好情感的天平,不要让它倾倒在一边,那么它真实的标度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全面的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也是几年前,中国男足终于“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国人为之狂热。而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国脚”们始终未攻破对方的大门。于是热衷于足球的人开始沉默了,怀疑了,有的甚至开始怒骂了。完全没有了赢得比赛入场券时的狂喜,于是心中的天平又倾倒了一边。面对形势的转变,我们应马上调整那架感情的天平,冷静地分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