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因受时空局限,只能关注少数人(写作精英或问题大王)的写作发展,难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差异性问题。特别是相对学生写作过程而言,课堂作文教学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对写作结果的评析上,教师难深入学生的写作全程,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恰恰是遍布在过程当中。很显然,这里涉及到对写作活动的本质性认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将写作视为结果。而我个人认为,究其根本,写作应当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思维及其表达过程。如何才能扭转作文教学的滞后性?怎样才能让教学与学生写作同步?我想到了极具及时性、交互性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构想把学生那几乎完全封闭的静态单向写作过程转变成流变性的动态交互过程。即以网络技术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解决写作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着眼于每个教学对象,为每个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就这样,“网络环境与个性化作文辅导”实验计划萌芽了。
筹备工作千头万绪,好在有一点始终是明确的。作文离不开做人,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离不开阅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上不去,生活经验不丰厚,情感精神太苍白,无论掌握多少写作技巧,其文章终究不过是花架子。为此,我设想为学生建立一个“写作基地”,让写作与交流互动,让阅读与写作同步,让内容与技巧共存,让“文”的提升始终相伴“人”的发展。于是,重点突出了,思路清晰了,栏目明确了,“基地”建成了,这便是——“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
二、实验假设
1.利用网络及时性强的特点弥补课堂指导的相对滞后,使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切入学生的写作过程。
2.利用网络的机会均等激发每个人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能够在平等友好的环境中增强学习信心。
3.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强解决个性化写作难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多元化智能自主建构知识。
4.利用网络建立切近生活、扩展阅读的基地,使学生在高三特殊阶段尽量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5.最终利用网络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实现学生全面提升。
三、开展实验的有利条件
1.理科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浓厚(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兴趣。我所执教的两个班均为理科班,学生普遍对信息化、数字化感兴趣。
2.部分学生熟练掌握网站制作技术。“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基地”技术部分完全由我班学生自己建设、制作、运行及管理。
3.高考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出特殊要求。高三的应试环境迫切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获取优质效果。
4.高三为集中时间扩大作文量提供可能。应试环境使每个学生充满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强烈愿望,并迫使所有学生参与写作强化训练。
5.实验学生及其家长对教改的理解支持。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获得反馈,实验的理念、构想、基地内容、栏目设计、教学步骤等得到学生及其家长一致赞赏、支持。
6.实验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充分信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两年来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了解,赢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完全信任。
四、实验目标及思路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