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1000字:社会话题:韩寒现象(2)

高中话题作文,艺考

高中话题作文

2012-3-06 16:18:33 文/吴天翊

关注

 

我眼中的韩寒
浙江 王 赟

又看到有人在评论韩寒,没想到是朱老同志对他的学生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只要不像韩寒那样放弃,情况会发生变化的。
是啊,韩寒"放弃"了我们可爱的"素质教育"--是该有人跳起来的;韩?quot;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不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这么个活法,凭什么就韩寒你小子潇洒?
又听到有人在唾沫星子乱飞地评论韩寒,没想到竟是诸多学友的至理名言,循循善诱:我想(or我以为)韩寒这样是不对的。(很好,够坦白,实在是听腻了那些but、and,所谓的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者")他思维跳跃(或者说是逻辑混乱),实在是新新现实主义的典型(或者说是"经典")代表。(评价中心明确,紧扣题眼,层层深入,最后升华主题,总结观点)所以,我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好,怎么忘说"综上所述"、"因为所以,科学道理"了?太可惜了。除去一个最高分,除去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99分,还没达到100分。100尚未成真,同志仍需努力啊!
韩寒说教育界很多人在骂他,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就像一块馒头,放在你的面前,你骂它,它还是馒头,无法变成油条!(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
韩寒,也有很多人在"劝"他,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就像一块有棱角的石头,放在你面前,你劝它,它还是有棱角,无法变成鹅卵石!
韩寒,你小子招谁惹谁了?
韩寒这种做法到底是错还是对?
或者说科学一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的确排队也轮不到我这个既不仁也无智的家伙发表什么鬼话。可是就因为有时候不能说--把我弊的。
所以才有欲望一吐为快--真爽!而有时候不说,不是因为不能、不想说,而是不屑于说。
现在,我觉得我有必要再说些什么,因为又有人在说:韩寒像××,像×××,像××××……
我说:韩寒,就像韩寒他自己!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样鲜明的棱角还不足以做他自己,那么我们"鹅卵石一族"是不是连自己做不了都不算,还得去做"己自"呢?这家伙的棱角尖得都把咱们给刺疼了!--兄弟们,抄家伙上!我们已经因工作疏忽等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将他扼杀在襁褓之中,现在又怎可任他乐逍遥?!
——可"喜"吧?
——这世上快没有"纯种"石头了。


小议韩寒现象
浙江 沈 军

老实说,现在大多数学生对应试教育咬牙切齿,深恶痛绝。然而,分,分,分,毕竟仍是学生的命根。于是为了最后一场近乎"定生死"的考试,可谓"呕心沥血"、"悬梁刺股"一个个弄得精疲力竭。然而得高分的一定是人才吗?尽管现在已有考能力的趋势,但我认为仍只是治标不治本。现在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机械地去加强模仿能力,而使真正的人才遭禁锢,甚至被扼杀。终于有韩寒敢于站出来为广大"受害同胞"抗争,怎不叫人敬佩?说实话,我对他的精神是十分赞赏的。
然面,我对韩寒的具本做法持否定态度。
韩寒说:"现在理科对我已完全没有意义。""全面发展只能导致全面平庸。""现在的学生是穿着棉袄洗澡。"本人在此倒很有兴趣对这几句"名言"批驳一番。
韩寒所谓的"穿着棉袄洗澡"的意思,本人揣测是说全部课程一骨脑儿学了会使各方面不能兼顾周全,反而负担太重,结果一事无成,导致全面"平庸"。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我们所学的有的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前就已经被发现和进行研究了的。换句话说,它们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最基础的学科知识。所谓最基础,就像造房子,样,自然是越扎实越牢固越庞大越好,这样才能使房子告得又高又结实。现在我们学基础学科,并不是为了取得什么巨大科技成果--事实上仅有基础也不可能有所建树--自然也就无所谓"全面平庸"了--而是为了有了扎实的基础而建造高入云天的知识大楼。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那才是真正的平庸。
韩寒说:"理科对我已完全没有意义。"可是,文理是不分家的。没有理科对各种现象的透彻分析,没有理科对逻辑思维的系统培养,想必文科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很可惜,韩寒不仅放弃了理科,还放弃了文科,包括他的最爱--语文。听说他退了学,准备靠著书为生,游历山河。对此,我除了祝福已无话可说。然而他究竟能否那样生活,我有理由表示怀疑。
韩寒勇于抗争现行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体制改革势在性行。韩寒的精神可嘉,然而韩寒的做法过于偏激,他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极端,过分追求个性,以至把自己和外界隔绝,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赞赏韩寒的精神,但反对韩寒的做法。

韩寒敢为天下先

"韩寒现象"确实是教育界值得争论的问题了。我支持韩寒,反对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其理由是:
原因一,现行教育制度与社会分工情况格格不入。现行教育制度要求的是所谓的"全面发展",即"什么都懂什么都通"。从表面上看这不是坏事,但实际上这种"理想状态"只能促使学生变得"全面平庸","理想状态"不仅难以达到,就是连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而立足于社会,而并非什么"全才",倘若我们把培养全才的要求,换成以专带博的人才,使人才的专长更为突出,为什么做的贡献更大些,不是更好吗?
原因二,以往考试模式太呆板。特别是所谓的标准化考试,把学生的思维方法往既定的模式引,阻碍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阻止了创造力的发挥,引导学生死扣教材,放弃课外广泛的涉猎。韩寒蔑视这种考试,宁愿让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是事出有因的。事实上,韩寒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强有力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令许多专家学者都自叹不如的才气,足以证明他完全具备甚至超出了高中生所应达到的思维水平,又何必要强求他在考卷上把自己的思维通过文字和字母的组合表现出来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高中作文-高中话题作文-高中话题作文1000字:社会话题:韩寒现象(2)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