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因为使命,我们永远在路上;因为职责,我们必须在现场。当黎明还未托起朝阳,我们匆匆的脚步,已经奔波在采访的路上;当夜空摇落漫天星光,我们疲倦的身影,仍然伏案窗前奋笔疾书。
广西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崇左市都义屯村民小组长黄仁忠连续多日带领村民四处寻水,终因劳累过度不幸逝世,年仅44岁;青海玉树地震后,正忙着给伤员包扎的党员医生尼玛才仁接到电话:7位亲人都被埋在了废墟下。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守,奋战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前线采访时,这些可亲可敬的普通人,常常让我们一线记者泪流满面。
在记者的岗位上,我们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有财产万千,有人命关天。在记录变迁中,我们丰富历练著就华章;在见证发展中,我们重塑自我襟怀坦荡。
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队伍。从大漠孤烟到烟雨江南,从巍巍大山到茫茫大海,这支队伍守护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肩上扛着三重神圣的使命:
首先,我们是做好围绕大局服务地方的报道员。报道中央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以及地方遵循中央精神作出的重大部署。大量的规定动作,是分社记者必须重视和盘活的庞大“存量”。如何在同台竞技中高出一筹、在自选动作中亮出绝活,是分社记者必须面对和破解的课题。这尤其需要创新报道内容和手段,创新写稿和供稿的机制,用思想之水培育新闻大树。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优秀党员演讲稿:听,中国的声音!》相关的文章。
其次,我们是了解舆情反映舆论的观察员。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透明度的增加,事件性新闻报道往往时间紧迫、情况复杂、关注度高。这是对记者政治意识、新闻敏感、社交能力和业务技巧等全方位的考验,对媒体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开展舆论引导也是重要的检验。分社记者可以通过内参多反映舆情,通过报道通达社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
第三,我们还是自觉宣传人民日报形象的推销员。一方面,为报纸发行献计献策,出谋出力;另(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一方面,作为联系地方的桥梁,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待人处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展示人民日报的良好形象。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