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雏鸡采食正常,生长均匀一致。密度过
大,生长发育不整齐,易发生啄癖,死亡率较高。密度过小,导致资源浪费。
C. 雏鸡的选择
选择健康的雏鸡是育雏成功的基础,由于种用土杂鸡的健康、营养和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初生雏中常出现有弱雏、畸形雏和
残雏等,对此需要淘汰。因此,选择健康雏鸡是育雏成功的首要工作。雏鸡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外观活力健雏表现活泼好动,无畸形和伤残,反应灵敏,叫声响亮,眼睛圆睁,站立。而伏地不动,没有反应,腹部过大或
过小、脐部有血痂或有血线者 则为弱雏。
2、绒毛健雏绒毛丰满,有光泽,干净无污染。绒毛有粘着的则为弱雏。
3、手握感觉健雏手握时,绒毛松软饱满,有挣扎力,触摸腹部大小适中、柔软有弹性。
4、卵黄吸收和脐部愈合情况健雏卵黄吸收良好,腹部不大,柔软,脐部愈合良好、干燥,上有绒毛覆盖。弱雏表现脐孔大,有
脐疔,卵黄囊外露,无绒毛覆盖。
5、体重土杂鸡出壳重应在30克以上,同一品种大小均匀一致。
D. 雏鸡的初饮和开食
1. 初饮初生雏鸡接入育雏室后,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雏鸡在高湿的育雏条件下,很容易造成脱水。因此,初饮最好用凉开水
,为了刺Ji饮欲,可在水中加入葡萄糖和蔗糖。对于长途运输的雏鸡,在饮水中要加入口服补液盐,有助于调节体液平衡。在饮
水中加入速溶多维、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可以减轻应Ji反应,提高成活率。初饮时,对于无饮水行为的雏鸡,可将其喙浸入饮
水器内诱导饮水。初饮最好在出壳12小时内进行。
2. 开食雏鸡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开食时间一般掌握在出壳后24小时。开食不是越早越好,过早开食胃肠软弱,有损于消化器
官。但是,开食过晚有损体力,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当有60%~70%雏鸡随意走动,有啄食行为时应进行开食。另外,开食最好安
排在白天进行,效果较好。开食在一平面上进行,用专用开食盘或将料撒在纸张、蛋托上。3天以后,改用料盘或料槽。开食料
最好用全价饲料,或者用玉米粉拌鸡蛋黄(1千克玉米粉拌2个熟鸡蛋黄),保证营养全面。
E. 雏鸡的断喙
土杂鸡饲养期长,在密集饲养条件下很容易发生啄癖(啄羽、啄趾等),尤其是育成期和产蛋期,啄斗会造成鸡只的伤亡。另外
,鸡在采食时,常常用喙将饲料勾出食槽,造成饲料浪费。而断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效果明显。
1、时间断喙时间一般在7~21日龄期间进行。断喙太早,雏鸡太小,喙太软,易再生,而且不易操作,对雏鸡的损伤大。断喙太
晚,出血较多,不利于止血。
2、方法断喙常用专门的断喙器来完成,刀片温度在800摄氏度左右(刀片颜色呈暗红色)。断喙长度:上喙切去1/2喙端至鼻孔
),下喙切去1/3。断喙后下喙略长于上喙。
断喙操作要点:但手握雏,拇指压住鸡头顶,食指放在咽下并稍微用力,使雏鸡缩舌防止断掉舌尖。将头向下,后躯上抬,上喙
断掉较下喙多。在切掉喙尖后,在刀片上灼烫1~2秒,有利于止血。
3、注意事项断喙过程中应注意:a.断喙器刀片应有足够的热度,切除部位掌握准确,确保一次完成。b.断喙前后2天应在雏鸡饲
粮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和复合多维,有利于止血和减轻应Ji反应。c断喙后立即供应清水,1周内饲槽内饲料应足够深度,避免
采食时啄痛伤面。d.鸡群在非正常情况下(如疫苗接种,患病)不进行断喙。e.断喙后应注意观察鸡群,发现个别喙部出血的雏
鸡,要及时灼烫止血。
F. 雏鸡的日常管理
1、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环境条件是成功育雏的基本条件。
2、合理饲喂雏鸡的肠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日常饲喂后每4小时饲喂1次。开食在浅盘或硬纸上进行。3日龄换用小型料槽或料
桶。
3、分群适时进行强弱分群,可以保证雏鸡均匀发育,提高鸡群成活率。在育雏过程中,要及时将发育迟缓、体质软弱的雏鸡挑
出来。对于这部分雏鸡更要加强饲养,饲养在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同时供给优质全价饲料,使其很快得到恢复。
4、疾病预防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程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每天早上要通过观察粪便了解雏鸡的健康状况,主要看粪便的稀稠、
形状及颜色等。对于一些肠道细菌性感染(如白痢、霍乱等)要定期进行药物预防。20日龄前后,要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尤其是
地面垫料散养的鸡群。
5、做好记录记录内容有雏鸡死淘数、耗料量、温度、防疫情况、饲养管理措施和用药情况等,以便于对育雏效果进行总结。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出生后30日龄至上市,这段时期称为育成期。这段时期,土鸡已经具备了散养的条件,可进行放养,白天以采食昆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