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发言稿(3)

发言稿,艺考

发言稿

2012-6-02 09:06:31 文/王婧琪

关注

 

二是因为准备就是提高。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为准备一节课不知要查多少的资料,不知要请教多少的人,教案不知要推敲多少遍,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是那些四平八稳的家常课无法比拟的。公开课评比的结果无论如何,对力求上进的教师一定会是一次蜕变,一次质的提升,一次自我的超越。

三是因为群言就是智慧。如果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其专业成长一定是缓慢的。家常课没人挑剔指导,看似平安,其实自己的课的软肋、问题乃至错误很难发现改变,自己的亮点也无人欣赏喝彩;公开课则是我们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水平和文化底蕴,赤身裸体的暴露给别人,让人评头论足,这样的群言有时会刺痛我们的神经,但它正是一种智慧。在一次次的批评、指导、表扬、反思中铸就了我们的快速成长。

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挑战思维和习惯的“舒适地带”,勇于上公开课,使自己在专业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二)读书积淀法——不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

有两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第一个是有关犹太人的。古往今来,犹太人的智慧举世公认,他们中的杰出者如群星璀璨,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卓别林、基辛格等等。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上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古代犹太人的墓园也常(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常放着书本,因为犹太人相信“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他们认为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而求知是永无止境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个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这是发人深省的两个故事。读书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一种精神的积淀,是一种身心的成长,是一种人格的塑造。爱读书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不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甚至是可悲的或危险的人生。我们的生命如同一颗树,树木需要阳光雨露,才能根深叶茂,读书就是阳光雨露。爱读书的人在思考中充实生活,每一天都在提升自己的修养,改变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书是和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沟通和对话,能使我们变得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能把我们教师差距拉大,读书是“经师”与“人师”,是“庸师”与“名师”之间的一级阶梯,不读书的教师,往往是简单的劳动力。教育育人必须要有文化的底蕴,有底蕴才会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二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学生知道。可见不读书势必造成我们教师专业上的贫血和黔驴技穷。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读自己的专业的书——这是立身之本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讲话》相关的文章。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演讲稿-发言稿-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表彰会上的发言稿(3)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