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教师教学行为,贯穿于教师备、讲、导、批、考、析等环节。现在让人有些忧心的是,少数教师教学行为极不规范:有的不备课,不写教案,严重抄袭,拿旧教案,上课只拿一本教材;只布置不批改,或超量布置,加重学生负担;有的上课语言不规范,甚至有的教师都不使用普通话讲课;有的教师不注重自身的学习提高,教书不看书,一年到头就只靠看一本教材混日子;有的平时教学不认真,每到考试慌了阵脚、着忙应付。这样下去误人子弟、误国误民,还耽误了自身发展。近几年市教育局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学习掌握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并严格考试管理,经常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进行抽查。这就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一定会坚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必然抓出成效。
3、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语言行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的工作主要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通俗点讲,靠的是耍嘴巴皮。如何正确运用这个工具,掌握与运用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果。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要求语言的表达尽可能准确、贴切、完整,实现尽可能理想的语言效果。
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语言习惯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有重要的作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正确地运用词汇、语句、语调、语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内心世界,善于运用语言,出口成章,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其次,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思考问题,表达思想,都能准确严密,从而养成抽象思维的能力。其三,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素质,提高知识修养和生活修养。鉴于这些重要影响,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坚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少部分教师不讲究自己的语言行为,总认为这是小节,无所谓。因此导致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恶言令色,讽刺挖苦之语不绝于口,有时粗话、甚至脏话连篇,不象在教育学生,倒象是在骂街。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使用规范的语言,也不使用普通话,而是村言俗语信口开河。以上种种,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损害了学校的形象,损害了教育的形象。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4、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仪表行为。我这里要求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管到了教师的穿衣戴帽、涂脂抹粉,是不是没事干管得宽?不是。因为教师的仪表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私事,它对学生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你在家里怎么穿、怎么打扮,没人管你,这是你的自由,但进了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面对着学生,你就必须规范自己的仪表行为,吊带装就不能穿,露脐装也不能穿,拖鞋不能穿,背心不能穿,也不能浓妆艳抹,衣服就要穿整齐,头发要梳整齐,胡子要刮干净,走路要昂首挺胸。教师要让学生一见就肃然起敬,就必须要从仪表行为抓起。老师们,不要以为这些都是一些机毛蒜皮的小事,小事里面有大文章,小事里面有大形象,小事里面有大意义。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