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林权抵押和流转,依法严肃查处借改革之机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征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全县林权改革确权面积落实到户461.4万亩,确权率98.5%;发证93600本,发证率95%。开展林权抵押贷款4起,林地面积9737.25亩,贷款金额1120万元。实施林权林地勘测26宗5800亩,规范林地流转16宗4761.4亩。
(四)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面对历史罕见的四季连旱,全县干群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全县共拦河、筑坝、挖坑6700多处,打大口井415眼;新建小型固定泵站32处、改造泵站61处。投入抗旱劳力49300多人,抗旱资金8820多万元,抗旱面积达到72.39万亩、193.11万亩次,抗旱抢插中稻26万多亩。县抗旱服务队共出动人员197人次,帮助群众新建维修泵站19处,抗旱浇地1.2万亩,为饮水困难群众送水2100多吨。全课件下载[www.网址未加载]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抗旱保饮水、抗旱保三夏、抗旱保稳定的“一抗三保”目标。经估算,全县各类水利设施及机械提水抗旱,共获取抗旱减灾效益2.87亿元,极大的减轻了干旱带来的损失,为夺取全年粮食增产提供了可靠保障。2011年,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旱工作先进单位,取得了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五)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办点示范、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巩固并完善已建省、市、县三级示范村,重点办好“饮水、道路、沼气、环境”四件实事,让农民喝上清洁水,走上干爽路,用上方便气,享受好环境。加大随中沿316国道和随北沿省道线示范村建设力度,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扩面。高标准建设随南六个镇31个村和随中沿316国道六镇24个村及随北临312国道、随小省道、牛程省道六镇21个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打造了一批富裕新村,和谐新村,文明新村,宜居新村。到2011年底,全县已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1个,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示范村13个,县级示范村11个。
(六)“三万”活动顺利开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
全面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全县共组织179个工作组进驻381个村,直接参加、配合服务“三万”活动的各级党员干部接近4000人,帮扶到位的实事和项目达1327个,兴办实事投入资金达353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资金达785万元。2011年12月,以“整治万口塘、增产亿斤粮”活动为切入点,我们又启动了以“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为主题的新一轮“三万”活动。短短两个月时间,全县共筹集资金1.4亿元,新挖堰塘661口,整修堰塘6599口;开挖渠道229条10.55万米,整修渠道1300处60.56万米,深受老百姓欢迎。
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干群克难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农口各部门协同配合、辛勤工作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生产效益“见而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其它县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要表现在“五个滞后”: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未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产品品牌不响。不少农产品仍停留在“谷变为米、麦变为粉、猪变为肉”的初加工阶段,高附加值产品不多,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生猪加工,我县没有一家实力强、品牌响、规模大的本土企业。三是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设施农业仍以群众自发为主,导致种植面积不稳定、种类多规模小、分散经营、效益低、外销流通不畅。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滞后,农村劳动力质量下降。随着“打工经济”的盛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务农人员多为妇女及老人,体力差、文化程度低,影响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五是金融资金对农业发展扶持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企业、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能力有限,农业生产投入主要依赖国家投入。农民申请小额信贷门槛依然较高,信贷资金投入量不足,影响农民增收。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