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还比较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2‰,不少国家的人口出现负增长。而我国人口“四普”到人口“五普”10年间,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仍高达10.7‰,我国人口仍处于惯性增长的态势,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将长期并存。
三是,我国生育水平的地区差异比较大。西方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生育水平是比较平衡的,而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生育率还比较高,一些省、自治区还没有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就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不平衡的。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但生育率很高,人口密度太大,来我们山东学习经验,但他们已失去了最佳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山东抓计划生育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非常严厉(抓、打,错了不错),而广东不严,现在市场经济不可以像过去那样了,群众懂得维权了,他们吃不消了,所以我们的基础比他们好。从我省的情况看,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也很大,能相差20年(我区已连续5年负增长,我市已连续3年负增长,而西部要到2018年才能实现零增长,到2020年左右才能实现负增长。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计划生育培训材料》相关的文章。四是,我国人口生育质量等在其它方面的差异。在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婴儿性别比、人口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2、人口转变模式的不同,决定我国现阶段低生育水平具有很强的反弹性。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自发式的。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引发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人们的婚育观念随之转变,家庭产生了自我约束婚育行为的能力,生育力降低,从而实现人口再生产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发达国家自发式转变模式的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在先,婚育观念转变在先,生育率下降在后,因而其低生育水平相当稳定,甚至采取奖励生育的政策也不会导致低生育水平波动。
——我国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诱导式的。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大陆人口只有5亿4千万,随着死亡率的迅速下降,随着出生率仍保持高水平,导致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矛盾十分尖锐,但由于“左”倾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计划生育被严重忽视和搁置。直至70年代初,我国总人口超过8亿,人口出生率高达33.43‰,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5.83‰,总和生育率高达5.8;当时毛主席、周总理看到了人口危机给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才决策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毛主席批示:人口非控制不可)。从此,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开始了艰苦的爬坡阶段,我国用了30年的时间,才艰难的走出困境,实现了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目前,全国总人口近13亿,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降至10.7‰左右)。但是,我国人口再生产转变模式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具备足以(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使人们从根本上转变婚育观念、产生自我约束婚育行为能力的条件下,国家只能采取宣传、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综合手段,动员已婚育龄群众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促使生育率下降,人口再生产转向低生育水平。我国人口诱导式转变的特征是:生育率下降在先,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婚育观念转变滞后,因而低生育水平不稳定。我个人的观点,国家计生委说我国实现人口转变是诱导式,我看应该说是“行政强制式的”,大家都清楚,30年来,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尽管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但主要还是采取“硬管、硬卡”导致少生的,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首先解决的是人们的行为,而没有解决人们自觉少生的思想,所以反弹很大。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行为上才能自觉少生。举个例子讲,湖南有一个村8个月没有两委班子,结果超生了280人,至上级发现问题展开调查,该生的都生了。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