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诗钟的流传
诗钟大约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福建。咸丰八年成书的《闽杂记》中说:“今馆阁诸君亦多为之。”说明已经传到京师。同治二年癸亥科进士赵国华、李宪之和探花张之洞曾在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倡导。光绪十几年北京的满族知识分子以宗室盛昱领衔成立了“榆社”。北京聚合着从各地往来的名士,诗人如易顺鼎、陈三立,词人如王半塘、朱古微,政治活跃人物如文廷式、杨锐,重要官员如瞿鸿机、陈宝琛,都先后参加各社吟作,形成过很大的一股诗钟(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热。学童参加诗钟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猎取功名的人写作诗钟,是为了能写好八股文和制艺诗;附庸风雅的人也愿意参加这种“诗酒酬唱”,光绪年间曾“都下宴集相率为诗钟”。各地也成立一些大社,王闿运、樊增祥等很多名流参加。上海首先在报纸上发题征作,洁社的作品有时用电报发到南京,由江宁布政使樊增祥阅卷。有些饭庄还专以接待这一活动而出名。辛亥革命以后,北京成立潇鸣社和塞山社,各有会员一二百人,名流网罗殆尽,连梁启超都列名其中。上海的樊园诗钟活动,集合了同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福建人才济济,作品风格俊秀,称为“闽派”。其它各省也有水平很高的社继续活动,作品水平不断提高,到抗日战争前达到顶峰。后来,在政治和社会的大变革中,诗钟活动很快消沉,现在国人已经不大知道以前诗钟的盛况,不大注意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
附录:
各地对十五格格目的称呼不太一致,现稍做规范,简介于下:
嵌一字的:合咏格,“一题作一联,禁犯题中字,嵌一字以杜宿构”。如光绪18年福建、台湾在京人士聚作诗钟,有合咏格题目为“咏马,嵌嫁字”。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作:“驮出王嫱悲远嫁,堕来孙寿挽新妆”,嵌了嫁字,上联写骑马出塞的王昭君,下联用东汉大将军梁冀之妻孙寿巧梳妆曾挽“堕马髻”的典故,合写出“马”。
嵌两字的:魁斗格,一字嵌上句之首,一字嵌下句之末;蝉联格,一字嵌上句之末,一字嵌下句之首;四五卷帘格,一字嵌上句第五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三四辘轳格,一字嵌上句第三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
嵌三字的:鼎峙格,把三个字错踪嵌在两句中;鸿爪格,在一句的首末各嵌一字,在另一句的中部(第四字)嵌一字;押尾格,把三个字嵌在下句末第五、六、七字位置。
嵌四字的:双钩格,四字分嵌于上下句首尾(把四个字分嵌两句中,多被列入下述“碎联”、“碎锦”中)。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对联的学习方法——诗钟》相关的文章。嵌五字的:五杂俎格,把五字分嵌在上下句中。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