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县的林业发展与全国、全省的林业发展形势及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从人均占有林地量来看。我县人均仅有林地面积6亩左右,特别是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人一亩高效经济林尚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从森林覆盖率来看。我县为45.2%,居**市中游,与**、**相比有差距。三是单位蓄积量低。全县林木蓄积量仅2.5立方米,比全国平均(5.3立方米)水平低1.12倍。四是林份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多,中成龄树少。五是就区域布局来看。也不近合理,低半山地区残次林多,高质林少,高山地区产业支柱尚未形成。由于森林覆盖率低,整体林网建设水平不高,导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坍山滑坡时有发生。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相关的文章。二是林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随着全县九十年代末“1155”工程林果基地的建立,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但缺乏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水平不高,如柑桔等大量果品优质果率不高,品种单一,季节性强,优质果仅占30%左右,与市场对柑桔果品优质化、多样化、周期供应的需求不相适应,绝大部分干鲜果品加工、贮藏、保鲜生产技术能力差,调控市场的能力差。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初加工经营户,初级产品多,附加值小,对本地木材生产形不成带动效应。幅射带动力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效益低。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板栗生产是近几年半山地区发展起来的一顶新兴产业,但由于管理滞后,投入相对不足,销售信息不灵,加工增值尚未起步,导致目前该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后劲严重不足。
四是投入机制单一,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近些年,我县林业产业投入主要以国家工程项目投入为主,其他社会民营资金投入甚少,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立法补偿来加以保护,导致投入机制单一,社会参与林业产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三、建设目标
全县林业产业建设到2011年实现2个目标,建好3条绿色通道,培植4条经济带,发展5个产业。
实现两个目标: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比现在提高14.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8亿元。
建好三条绿色通道:在长江水路沿岸,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集生态、经济、防护、观赏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