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地在创造经济优势过程中,在特色上做文章,使“一色一品”的特色农业、家庭经济与大市场实现了迅速的对接,使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副产品走出了田园,走进了市场,有的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占了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加上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本身不完善、不配套,有些地方也出现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发展品牌农业的对策措施
发展品牌农业,应借“名”求“利”,以“特”生财,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那些名、特、优、稀、野的新项目、新产品和深度开发的资源性项目。以此为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推动品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建议: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的思考》相关的文章。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适应市场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市场经济规律表明,经济发展趋同性和产品的趋同性是创建品牌农业的大忌,只有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劳力和产品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面向市场用战略眼光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按照“开拓市场——壮大龙头——建设基地——辐射农户”的产业链进行理顺、改组、连接,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努力使其成为市场的霸主。对资源丰厚、经济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明显的项目,集中力量培植,提高其规模生产能力,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名特稀野农副产品的开发,在创新、创名贵品牌上下功夫。
2、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业的市场化、一体化程度。
农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引发发展的拉动力,培育购买力,扩大内需力,增强内驱力,提高产业化支撑力。我们应当以国内外大中城市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批发市场为骨干,以中小集贸市场为基础,构建多门类、多层次、多种经济形式和运行方式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体系包括市场设施、组织、法规和信息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保证市场的开放性、市场行为的规范性、竞争的平等性和运行的有序性。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放管结合”的原则和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档次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现货批发市场,同时引进和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农产品价格的熨平作用,以减缓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四面八方摸信息、海外华人找关系、合资外商牵红线以及开通国际互联网等形式,在(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海外设立直销窗口,聘请外商做代理,促进国际市场的开拓,拓展农副产品的销售空间。
3、多渠道培植农村合作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