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参加救助站小组的同学齐心协力制作了一张主题为“我们在一起”的海报。通过在明艳的纸上写下一句句温暖感恩的祝福、贴上一张张洋溢青春的照片,还有交流版上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留下的对生活纯真美好的祈望,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自身的价值,一座无形的心灵虹桥已经连通了我们与每一个曾经在救助站中接触过的孩子们。
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参加了救助站多媒体教室的布置工作。为了加快效率,尽早让空旷冰冷的教室变得更加人性化,我们发动了班上几乎所有同学一起用各色鲜艳的蜡光纸折了近百颗桃心和几十只千纸鹤装饰原本纯白的墙壁。此外,我们还把一些给救助站孩子们照的照片放大贴到了墙上,希望那些真诚(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甜蜜笑容能够感染所有封闭孤独的心。
(三)带一名长期救助儿童出游(时间:2011-1-3;地点:站外)
在上学期里,我们接触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流浪儿童(化名:小杰),他是属于长期救助类型。到2011年4月为止,他已在站里滞留差不多一年了。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环境长期都是一个不大的男房,除了电视机房和院子,剩下的就只是空空的卧室。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说,正处于青春期的小孩,同伴交流是该年龄阶段最渴望也是最关注的需要,而流动性极大的救助站不可能填补他的这种需求。
因此,基于小杰这个特殊年龄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在2011元旦期间,我们在征得廖书记的同意后便带小杰外出游玩一天,主要参观了我们广西师范大学的育才校区和王城校区。这个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想让小杰能够感受到不同的生活环境,开阔他的眼界,让他孤单的心灵能够得到温暖;二是通过向同学们介绍小杰,从而让更多大学生关注救助站流浪儿童,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基于这次活动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针对长期救助流浪儿童的这种情况,逐渐摸索策划出一份可行性的方案,从而为救助站提供这方面的支持以及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
(四)个案工作(时间:每周五下午2:30-4:30;地点:站里男女房)
我们上个学期的大部分工作依然是继续着一贯的个案访谈,并认真做好访谈记录。在基于前两届的基本工作模式之上,以及在保证协助救助站探问他们的家庭地址之外,我们更在活动的意义、创新等方面上逐渐摸索着一套套更为可行的个案访谈形式。期间,我们尝试过“歌声励志”以及“绘画透析”等活动形式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上学期的摸索前进中,我们已经逐渐有了清晰的眉目,并将在这个学期中继续完善改进,从而为救助站提供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方式以及让我们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三、工作小组2011年的工作计划(初拟)
我们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初步拟为如下几点:
(一)例行个案访谈。时间为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