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乌托邦艺术家
采访多次因克里斯托跑开去接电话而中断,让娜解释说,由于他们需要亲自接洽来自各大洲美术馆、画廊、媒体以及各相关单位的繁杂事务,因而家里的电话系统管理也颇为复杂。
除了用多门电话区分不同对象的来电外,他们还会根据时差来安排处理各地事务的时间。让娜对各个时区的时差几乎倒背如流,他们指定给记者的采访时间,就是因为此时的欧洲已到深夜,他们可以集中面对来自亚洲的事务。
两个70 多岁的老人,依然思路清晰、头脑敏捷。采访过程中,他们明确表示不愿浪费时间回答别人问过的问题,让记者去查阅相关的出版物。对于提问中出现的疏漏或误解,他们会非常严厉地加以指出,有时候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对细节精确程度的要求,让他们更像科学家,而不是一般人印象中大大咧咧的艺术家。采访之后,只过了三四天,记者就意外地收到了一个UPS 的大箱子,采访中提及的“相关出版物”和DVD 已从美国寄到,足见他们的缜密和高效。
把大楼、桥梁用布包裹起来,在峡谷中横跨两座山挂起大帘子,把上万个彩色油桶整齐地摞成一堵墙……这些很像是小孩子的“空想”,也有不少人觉得是胡闹,但夫妇俩偏偏愿意付出巨大的心血及代价,来实现这些仅仅存在两周的作品。“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冒险!”克里斯托说,“我的创作几乎总是濒于不可能的边缘,但这正是令人兴奋之处。我面前的道路总是显得十分狭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艰难过程。”
但他们丝毫也不认为自己“乌托邦”。他们的艺术创作十分简单平实,技术上都很容易实现,从不异想天开,风险和难度更多在于是否能得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许可证。“目前为止,共有19 个实现的项目,还有两个正在进行中;而我们放弃的计划却多达37 个,全部是因为得不到许可。”让娜有些遗憾地说。
包得越严,展露得越多!
克里斯托夫妇的“大地艺术”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把桥梁、公共建筑物、海岸线等包裹起来,形成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景景观。在完成了贝纳美术馆等数个大型建筑物包裹项目之后,1969年,他们极为大胆地用尼龙布,把悉尼附近的整个海岸都包裹了起来。这个名为“包裹海岸,1962-1969”(WrappedCoast)的作品,面积达9 万多平方米,动用了超过130 名工作人员,耗时达1.7万个小时。原先陡峭嶙峋的悬崖绝壁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变成了一片陌生的人造世界,银白色的织物绵延着,长达16 公里;整个海岸从坚硬变为柔软,呈现出一片不可知的朦胧。这个作品首次使他们获得了国际性的关注。
此后,“包裹人行道,1977-1978”(Wrapped Walk Ways)将堪萨斯城鲁斯公园中的人行道包裹成了黄色;“新桥,1975-1984”又用4 万平方米布料将这座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桥梁包裹起来;包裹德国柏林国会大厦以及在瑞士巴塞尔的公园里包裹178 颗树木(WrappedTrees,1966-1998),则让这对夫妇标志性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艺术评论家大卫.布尔登(DavidBourdon)精辟地把他们的“包裹”艺术概括为“包得越严,展露得越多”(Byhiding,often it reveals more)。对此,克里斯托引用罗丹的雕塑来解释:“罗丹曾做过许多巴尔扎克的雕像,第一个版本中的巴尔扎克浑身赤Luo、大肚子、细腿??有一天,罗丹把自己的披肩往雕塑上一放,遮盖住巴尔扎克巨大的身躯,从而诞生了今天矗立在MOMA 花园内的杰作:雕像被塑成身披睡袍的姿态,身体的细节被布料遮盖了,只露出昂扬向前、傲视一切的脸部。”这与布料之于新桥或柏林国会大厦的意义如出一辙。流动的、带着反光的布料在空气中随风飘荡,建筑上的窗户、小雕饰及其他装饰全被忽略了,只有最基本、最抽象的形状被强调出来。“那些琐碎和平庸的东西都不见了,只剩下建筑最本质的比例被呈现出来。”
“ 峡谷垂帘,1970-1972” 是克里斯托夫妇另一件代表作, 将重达3.6 吨的橘黄色尼龙布,垂挂在美国科罗拉多来福峡谷相距1200 英尺的两个斜坡之间。这个耗资40 万美元的作品,却因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而在尼龙布挂上去28 小时后,不得不紧急取下。“飞奔的栅篱,1973-1976”则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和索诺马县,用白色尼龙布制成高5.5 米、长40 公里的栅篱。“被环绕的群岛,1980-1983”用超过60 万平方米的粉红色布料,覆盖佛罗里达的11 座岛屿,从高空俯瞰,如同漂浮在碧海上的朵朵睡莲;耗资2600 万美元的“伞,1985-1991”,分别在日本东京北面80英里的山坡和美国南加州的田野上,插上1340 把蓝色和1760 把黄色的伞,这些高6 米、直径8.66 米的巨伞在山坡田野上绵延达12 英里,蔚为壮观,在日本和美国两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克里斯托夫妇的作品在视觉上极为震撼,也有人从中看出种种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对此,夫妇俩一再拒绝为作品阐释任何深刻含义,坚持出于纯粹的审美考虑,只是想把世界变得更美丽。即便你问得再多,他们给出的解释还是会让你云里雾里。
在采访中,克里斯托夫妇极为严厉地批判“他们的创作就等于包裹”的观点。让娜指出,他们最后一次提出“外部包裹”的创意,其实已是30 年前。虽然他们花了24 年,才在90 年代中期获得包裹柏林国会大厦的许可,但他们的创作在70 年代已经开始转型。
他们依然保留布料为创作材料,但呈现手法已经多样化。“用布料来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埃及、希腊、中国的古代艺术品中都很多见,并无特殊意义。”
克里斯托说。尽管常被认为是“观念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观念作品”,因为其作品之目的,就是实现并建造实物,而非仅仅停留于纸上;他们更乐意宣称自己的作品“关乎欢乐与美感”,而不喜欢被贴上某种流派的标签。夫妇俩表示:我们不是酒瓶,理论上不希望别人为艺术家贴任何标签,但如果一定要贴,可以称他们为环境(Environmental)艺术家,因为城市和乡村环境都是他们的创作资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