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特征(3)

文化动态,艺考

文化动态

2010-11-08 18:34:49 文/裴晶

关注

 


四、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括黄河三角洲文化三时期的发展,可以看出以下特征。
1、具有明显的地域边缘文化特点。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首先,从地理位置看,这里相对于中原文化区来说是边缘文化区;从中华主流文化角度看,黄河三角洲文化相对于华夏文化是边缘文化;它并不处于影响中央主流文化的重要位置。一般来讲,边缘文化在先进性与早熟性方面往往不及中央文化,但黄河三角洲文化却时时表现出某种先进性和早熟性。出土文物所见此地史前遗址制陶技术的高超、阳信出土的西周时期使用铸造雕刻工艺的铜铺和铜罍等,以及邹平丁公大墓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前的“陶文”,都是这种先进性和早熟性的典型代表。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言,王朝政治中心地带的文化先进,多居于领先地位,但边缘区域的文化也有自己的创造,它在与中心文化交流中获得发展,也在拱卫中央文化的同时给中心文化以深刻的影响。毋庸质疑,黄河三角洲文化也扮演着这样一种边远区域文化的角色,从而成为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具有较强的接受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特点。夏商时代,黄河三角洲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史前文化聚落,并出现了爽鸠氏、季荝、逢伯陵、蒲姑氏等地域中心部族,他们在此地生息、繁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史前黄河三角洲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两周时期,黄河三角洲区域被纳入姜齐势力范围而最终成为齐国属地,黄河三角洲文化迅速融入齐文化圈,成为齐文化的一部分。秦汉起,黄河三角洲文化又接受中央文化影响融入汉文化圈,出现过伏生、欧阳和伯、倪宽、辕固、孙炎等闻名全国的经学大家,为华夏主流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南北朝起,佛教文化横扫中原,黄河三角洲故地佛寺林立,也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特点。可见,能迅速接受外来文化的先进成分以改造、发展自身文化,也是黄河三角洲文化的重要特征。

3、具有坚韧宽容的人文性特点。黄河下游多次改道、决口、漫流,沿海地带常受海潮袭击,使得黄河三角洲地区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历史上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这种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三角洲人吃苦耐劳、勇于抗争的坚韧性格。反映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勤劳朴实而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黄河三角洲退海之地以它的无限生机容纳着外地移民,黄河三角洲居民也以宽阔的胸怀接纳着新移民。大家彼此平等,无贵贱,无积怨,共同奋斗,用双手共建美好家园;这里少中国传统的封建族居之弊,充溢着为征服大自然而保持协作互助的传统美德。

丁公遗址

文化动态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文化动态

 

光明日报:郑杰文

上一页  [1] [2] [3]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新闻平台-文化动态-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特征(3)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